首页 > 诗词

清代的诗集64714条

秋怀用东坡韵 其二

昨宵声喧豗,卷地走飞雨。凄切傍枕鸣,亦有孤蛩语。


似诉穷黎心,今夕愁败堵。茅屋破且颓,遑论滴漏苦。


不识滨湖田,谁能捍禾黍。三吴亟水利,宣泄汇黄浦。


胡为三日霖,遂使忧百亩。蛩兮尔毋然,会见晴光吐。

中丞阮公书七代诗僧额为赠拈此奉谢

七代传衣翰墨缘,新标斋榜有高贤。文如北斗珍韩子,集少红楼愧广宣。


新涨拍堤初过雨,妙香浮槛乍开莲。万峰深处光华甚,不让题梁玉局仙。

柳枝词 其三

湖山风雨系归心,新绿帘栊画阁阴。此日苏堤重倚棹,酒痕未抵别愁深。

邵伯道中 其一

一声欸乃客惊眠,月落星稀欲曙天。曲曲碧波飞白鹭,片帆剪破半湖烟。

次酬钱子坚

年来鸡骨枕茅亭,寂寞丘园滞客星。一杖看云何处好,九山落木不堪听。


梦残烽火魂初定,头白江湖眼倍青。天末醉歌余数子,可知林竹未凋零。

摄山遇雨憩文殊庵

四山尊一峰,巑岏出仙掌。遵涧肆幽行,穿萝成独往。


空岩堆落叶,湿翠下不上。诸天风雨来,涛浪万松响。


泉语堕寒淙,鼯啼没灌莽。寂寞文殊庵,昔游俨可想。


老僧已茶毗,苔色上斋榜。先公婆罗碑,遗墨尚精爽。


留此镇山门,摩挲心郁怏。再来知何时,应待药苗长。

眉州道中望峨眉山

平生雅识看山趣,十丈红尘苦缚住。峨眉山下宦经年,未到峨眉最高处。


朅来仍走眉州道,山容如旧人容老。山神怜我梦魂劳,特开一角浮云晓。


初如旭日悬层光,金轮五色阳乌翔。继疑蜃气现楼阁,玉女面面开晴窗。


我欲从之朝帝阙,天门轶荡群仙揖。左驾青虬石凤皇,半途横被罡风折。


纱縠溪流纱觳纹,苏家故宅今犹存。独惜坡公富笠屐,黄州雨雪登州云。


判杭知颍琼儋谪,海外犹留鸿爪迹。咫尺家山竟未登,千古峨眉笑岑寂。


乃知山水平生缘,一游一览非偶然。公如魂魄犹恋此,与公芒鞋竹杖跻其巅。

题陶村诗稿

浣花溪畔少陵祠,绝代诗才赋乱离。谁料千年才更出,有人继和北征诗。

劲节楼为孙节母作 其一

仙家香引返魂清,续命丝长忏一生。似有天风楼上护,不教吹下步虚声。

齐天乐 春雪

翠衾昨夜春寒重,朝来顿成凄冷。密护琼窗,轻霏玉屑,疑把梨魂唤醒。


瑶华糁径。怕草色青青,惹人离恨。醉里凝眸,莫教颜色上青鬓。


庭空风力似剪,玉梅休怨寂,飞去相趁。柳未三眠,春无一半,何事杨花成阵。


飞霙弄暝。问谁向东皇,误传芳信。极目天涯,素娥羞避影。

题十美图 其十

霓裳妙舞对花丛,一曲山香扇底风。可是羊家张静婉,小垂手态似惊鸿。

次和定甫台长病起韵 其四

论史存微尚,临池爱独居。香多黏药裹,声疾过帷车。


心事江湖远,诗篇战伐余。却怜河上叟,鞅掌久无书。

秋雨

泽国多秋雨,湖岚结夕阴。湿萤黏坏壁,饥鸟落疏林。


淅沥蕉声碎,空濛树影沈。移书防屋漏,萧索动微吟。

早发废丘关

阁道苦淋雨,秋阴不肯晴。晓渡废丘水,雨脚四塞横。


策马上半山,亲见白云生。竹木陡昏黑,虫语空秋声。


朝暾闪高顶,丹砂霜叶明。白云倏舒卷,上与苍天平。


劳劳问前路,深愧山水清。

恭寿先生于黄山深谷得杖一枝双茎盘曲节目轮囷首尾仍合并为一极离奇瑰异之观为作短歌

恭寿之杖一而两,夏后双龙落吾掌。恭寿之杖两而一,駏蛩相合几忘匹。


骊珠百六节可数,追琢丁丁缺鬼斧。八年刊木遍神州,遗却黄山笑神禹。


或言轩辕丹灶多遗薪,烬馀裂石蟠灵根。双丫竞茁不相让,欲劈未劈成轮囷。


或言扶桑相纠老东溟,孙枝迸出仍骈颖。九乌长喙日夜啄,节目蚴虬堕残梗。


我来欲把不敢触,恐是生蛟遭缚束。先生兴至时捉之,不借云軿驾双鹄。


世途夔峡从崎嵚,扶携直过三山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