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清代的诗集64714条

灵岩寺 其一

天畔灵岩已昔闻,石桥花雨正纷纭。枫林乱掩浮图出,黛色遥从泰岳分。


古殿横阑迷赤箭,秋泉带叶下青云。伊蒲会罢僧厨饭,倚杖看碑到日曛。

观大唐中兴颂刻石

天南唐后无如此,元公之文鲁公书。体逾骚人擅约洁,画若铁柱撑空虚。


俯临大渊削崖壁,三百尺余秋翠滴。披草读之晓虫寂,天开灵境初何心。


客蓄奇怀远相觌,面石久益钦两公。与唐家国诚哉忠,江深山荒风露湿。


不语之语精犹充,盛极开元有天宝。一侈应欢功再造,乘舆归来自传老。


收京设使监国为,何至迁宫泣难道。春秋始终必正之,后世功罪虞曲辞。


职非南董借藓石,王新建遂庐山碑。

游台北基隆杂咏 其二

飞吟击钵斗尖叉,黄鹤高飞日影斜。收拾新诗如笋束,陆离光怪眼生花。

摸鱼儿 织竹团扇

弄团圞、组成蕲竹,传看纤手难释。生绡纨素难比似,换却向来成式。


霜雪质。更隐映,斜纹不与甘蕉匹。细看成碧。似绿水生波,雁行云外,疑是个人织。


谁行倩,妙手丝丝轻擘,此君再世踪迹。从来尤物难长久,止恐秋风先逼。


须护惜,为巧夺天工,造物偏乘隙。深藏满月,怕瘦减清辉,雪香飘堕,无处觅消息。

楼眺

几天梅雨后,新水正盈堤。閒爱登楼眺,时闻好鸟啼。


雄风吹野阔,雌蜺跨山低。只惜光阴速,晴莎入望齐。

咏燕

落日亭亭向夕低,画梁不见一双栖。侍儿今夜搴珠箔,归路红楼莫遣迷。

删丹晚行

峰头落日一尺景,平地行人一丈影。登高试望石觜山,缺月已悬大佛顶。


红柳不青白草黄,西风雁唳凉州凉。今宵删丹郭外宿,客路更比长城长。

哭沈方舟三首 其三

平生笔力足拒石,西河药亭争避席。故老诗成《海岳篇》,诸陵绝塞吟霜白。


卅载同袍魂梦劳,相思落月临江皋,雁飞何处求其曹。

赤嵌楼

赤嵌城高雉堞百,参差高瓦鳞鳞碧。中有楼阁三百年,耸出云霄与天迫。


当年结构自何人,闻说红夷工累石。筑楼西向海门东,睥睨风樯连舟舶。


俨如铜雀倚天高,又似蜃楼嘘气积。空中楼阁现奇观,日月星辰去咫尺。


此楼经历几沧桑,雄规壮模犹如昔。偶临绝顶四徘徊,无限雄心生羽翮。


北望玉山插天寒,南瞻旗鼓两峰擘。晓日东溟足下生,西屿落霞眼底赤。


上接云汉摘星斗,俯瞰鹿耳春潮白。壮哉鲲溟一霸图,可怜地主经三易。


茫茫何处辨草鸡,渺渺不见荷人迹。楼形依旧屹台阳,至今说与谈瀛客。

荒署

荒署萧然动远思,曾栽桂树两三枝。钩帘雁过偕吟处,把酒人当独坐时。


楼上秋河横似带,树头初月广于眉。朝云一去无消息,犹见银釭罩被池。

追和程春海先生橡茧十咏原韵 其六 移枝

筐载似襁负,蠕蠕缘不禁。后时要尔养,肯谓恩勤深。


不知家已移,食饱眠于林。蚕乎我诚苦,待儿无此心。

戊辰九月六日赠别毛其人归里

调刁陨风叶,翩反恋故枝。闻君束归装,游子动离思。


行行高原上,伫立望征骊。仰视归飞鸟,心随白云驰。


初君登科日,英姿生光辉。轻裘拥高坐,焕若东出曦。


风尘近十载,奔走长安逵。黑貂既已敝,面目空复黧。


哀我龙钟态,对叹不自持。计君归闾门,升堂拜慈帏。


呼洗为儿盥,呼食哺儿饥。功名岂不念,顾亦爱其私。


小人亦有母,白发两肩垂。自春徂秋夏,远游历三时。


家贫失儒业,诸子任游嬉。乃从千里外,为人章句师。


奇字不堪煮,九月未授衣。行将舍之去,挂经把锄犁。


小珠山之麓,书带草离离。先贤有遗训,良田在耘耔。


养志事躬耕,相约共畬菑。将子无寒盟,春深以为期。

和邑令郭愚谷先生中秋遣怀

今夕谁家秋兴多,团圞应不让嫦娥。倘然造化无知识,佳节寻常一例过。

泾皋十咏 其九 义庄碑

旧碑苔蚀卧荒园,半委泥涂半仅存。尚义风流敢云泯,复庄千亩试重论。

游本愿寺 其四

天上止一月,自可印千池。那用凿邻壁,光辉共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