偕吴挚甫方伦叔家子椿侄携楷朴概三儿子寻披雪瀑即送吴方二君北行
堆案簿书麻缕缚,偷闲不肯望丘壑。劝农催赋亦有情,走马看山欣出郭。
而今身闲得婆娑,青鞋踏遍苍山阿。名山咫尺藏奇瀑,有约不到理则那。
朝来好友发清兴,贾勇同寻披雪径。丹青神鬼举国狂,幽溪独向樵夫问。
谁梦钧天在帝乡,携壶逃醉人间藏。至今山鬼不敢取,侧立破瓮流天浆。
深州故守腰脚好,方子奇情满怀抱。相携绝顶谢时人,飒飒天风动襟缟。
源深境绝亦何穷,岂必前规胜从踪。君看厓上题名字,水穿石泐难为功。
由来适意莫放手,那得更计百年后。藉莎据石茶烟中,走马撑船亦何有。
须臾暮色起遥山,云木相望各渺然。归鸿正北君方出,官里良时莫教失。
笛家 九日长安遣兴和其年
黄菊浮觞,紫萸盈把,露凉风细,匆匆早是秋将暮。
天街如蚁,燕尾鬟松,卓金车响,纷纷儿女。剪彩旗幡,花糕担子,知送谁家去。
叶争飞,雁初系,只少满城风雨。
情绪。不堪摇落,龙山戏马,何处追游,破帽单衫,一襟尘土。
试问、故国荒凉宅榭,草长欲齐阶否。深巷人归,华堂客醉,作阵鸣腰鼓。
聊送目,夕阳边,惟见碧云千缕。
十一月初一夜重读邓秋门遗诗
八卷遗诗有陈迹,廿馀年来尚恻恻。故人骨冷西樵山,不忆京华久行客。
开篇一序我少作,中有唱和郊与籍。当时国事已可哀,隐隐诗篇各相惜。
自子之死我深居,读书十载在山泽。岂知出游壮岁后,懒复治诗困行役。
如今衰迟似枚子,江海贩书较尤适。吁嗟成就皆莫期,究不若子卧窀穸。
如今羡子绝年少,呕心不让李长吉。遗诗重读辄三叹,子若生年亦发白。
乃知诗事令人老,不死相看仍落魄。天寒高斋今夕心,书寄枚子江上宅。
壬午春偕侄孙菊园泛舟盛泽至分防署内访汪竹轩长史舟次因赋七律六首 其二
一片湖光绕石堤,落霞掩映野桥西。波翻嫩藻惊鱼跃,风送残花亲马蹄。
宝带有狮人傍立,敌楼无戍鸟空啼。呼童沽酒斟长夜,昂首青云皓月低。
疏影·和邹侍讲咏像生花
何须辨别。喜四时不断,花信连接。岂少园林,姹紫嫣红,芳菲惯引蜂蝶。
翻愁一瞬韶华老,便到了、飘零难拾。总逊他、朵朵鲜妍,耐得绮窗风雪。
珍重铜瓶供养,几曾借雨水,滋润苗叶。鼻观无香,眼孔多情,一种丰腮娇靥。
繁枝点缀天然态,恐误惹、玉纤攀折。祇怕教、尘染烟熏,不似斩新时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