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沈德潜的诗集55条

游虞山记

  虞山去吴城才百里,屡欲游,未果。辛丑秋,将之江阴,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未及登。丙午春,复如江阴,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诡云:“距剑门二十里。”仍未及登。


  壬子正月八日,偕张子少弋、叶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无意往,余已治筇屐,不能阻。自城北沿缘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咏诗处,今潭名空心,取诗中意也。遂从破龙涧而上,山脉怒坼,赭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说近荒惑,然有迹象,似可信。行四五里,层折而度,越峦岭,跻蹬道,遂陟椒极。有土坯磈礧,疑古时冢,然无碑碣志谁某。升望海墩,东向凝睇。是时云光黯甚,迷漫一色,莫辨瀛海。顷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驻足,得少休憩。雨歇,取径而南,益露奇境:龈腭摩天,崭绝中断,两崖相嵌,如关斯劈,如刃斯立,是为剑门。以剑州、大剑、小剑拟之,肖其形也。侧足延,不忍舍去。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西北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上拂数十丈,又西有三杳石、石城、石门,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而云之飞浮浮,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少霁,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自是春阴连旬,不能更游。


  噫嘻!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为践游屐。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心甚怏怏。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

过许州

到处陂塘决决流,垂杨百里罨平畴。


行人便觉须眉绿,一路蝉声过许州。

甘露寺

高阁真疑坐九霄,钟声远送海门潮。峰巅片石留三国,槛外长江咽六朝。


何处云烟辨吴越,此间苍翠压金焦。老僧犹说孙恩乱,白骨青磷尚未消。

白堤春兴

破楚门西更向西,画船双桨白公堤。人家临水花为市,僧舍沿山石作梯。


弱柳似随歌扇拂,好莺偏傍舞筵啼。讨春年少情难尽,不许亭亭日色低。

江村

苦雾寒烟一望昏,秋风秋雨满江村。
波浮衰草遥知岸,船过疏林竟入门。
俭岁四邻无好语,愁人独夜有惊魂。
子桑卧病经旬久,裹饭谁令古道存?

平靖关

荆豫分疆处,天然屹此关。断崖通一线,绝顶控千山。


地险风云壮,时清戍守闲。当年龙战日,飞鸟尚难还。

过白石翁隐居处

长湖浩烟波,遥村隐云树。扁舟独溯洄,系缆清溪渡。


荒冈既盘纡,亩丘亦回互。缅怀古逸民,言寻栖隐处。


子孙秉先训,累叶事农务。遗安人所难,世远见贞素。


松楸郁茫茫,清风古来墓。

支公塔

松阴媚沦涟,境冷人踪灭。中峙窣堵波,高僧此归骨。


兰亭未会前,纪载何人笔。

送刘东郊之闽中 其一

节序逢摇落,况当君远行。难为今日别,并见古人情。


客路千江雨,秋心万木声。蔗洲如已过,应近越王城。

夜月渡江

万里金波照眼明,布帆十幅破空行。


微茫欲没三山影,浩荡还流六代声。


水底鱼龙惊静夜,天边牛斗转深更。


长风瞬息过京口,楚尾吴头无限情。

暨阳翁静子枉过草堂

风竹萧萧昼掩门,久无筇屐破苔痕。忽传江上青衫客,来访溪南黄叶村。


千里相思劳仲悌,一人知己感虞翻。文章自是吾生事,试与高贤共榻论。

春日村行

果腹竟何事,萧然曳屐行。閒共白云往,步寻流水声。


墟烟凝雨重,耕犊负犁轻。独立板桥望,春山面面横。

泊舟千亩潭怀陈树滋

悠悠棹扁舟,泛泛清溪曲。夕阳淡平林,长空下孤惊。


村远断人烟,言就芦洲宿。遥忆忍饥人,日晚餐杞菊。

梅花

残雪初消欲暝天,无枝冷艳破春妍。
山边村落涧边路,篱外幽香竹外烟。
自我相思经一载,与君偕隐已多年。
惜花兼怕催人老,扶杖更深看不眠。

访如来庵

寒云护山顶,隐见最高峰。遂造林中寺,才闻午后钟。


窗明半岭雪,门掩断崖松。分院平生愿,从谁话箭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