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顾太清的诗集139条

殢人娇 题扇头簪花美人

香袅金猊,恰恰兰衾梦醒。卖花声、催人临镜。牡丹开矣,正燕巢初定。

妆台畔、慢把玉容重整。

鬓影蝉轻,眉痕翠凝。天作就、爱花心性。一枝斜插,与乌云相并。

添妩媚、信手簪来偏称。

鬓云松令 题梦兰夫人画扇

乍长天,清昼永。风荡帘钩,午梦人初醒。纤手慢将云鬓整。

美目流波,花底新妆靓。

对芳菲,心自省。花静人娴,人与花相称。空谷一枝谁解赠。

谱入离骚。添个幽兰影。

乙未元旦

声声爆竹散林鸦,烟火春城千万家。碧瓦才临新日色,宫镫未剪去年花。

死生转觉人情切,进退须防道路差。节物惊心同逝水,等閒谁敢负韶华。

水调歌头 中秋独酌,用东坡韵

云净月如洗,风露湛青天。不知今夕何夕,陈事忆当年。


多少销魂滋味,多少飘萍踪迹,顿觉此心寒。何日卸尘鞅,肥遁水云间。


沃愁肠,凭浊酒,枕琴眠。任他素魄,广寒清影缺还圆。


谁管秋虫春燕,毕竟人生如寄,各自得天全。且尽杯中物,翘首对婵娟。

阳台路 赋得“手倦抛书午梦长”,效柳耆卿体,并次其韵

未天晚。耐困人昼永,诗书抛乱。掩纱厨、隐几南窗,神逐水沉香远。


莲漏丁丁,一枕梦游,柳憨花暖。曾经惯。旧路儿、桃源前度人散。


怅望碧溪流水,好梦醒、难抬倦眼。细思量处,又惹下、暗愁无限。


人何在、风裳水佩,剩有绿阴幽馆。无端鸟语惊回,从何消遗。

台城路 六月廿六,云姜招游尺五庄看荷花。是日许金桥郎席题词,遂用其韵

去天尺五韦邪杜,休疑旧梨花店。蛛网纱窗,草迷幽径,破板红桥谁换。

池莲向暖。听一片蝉声,绿阴不断。点水蜻蜓,飞来又去绕花满。

登山临水寄兴,叹茫茫千古,多少恩怨。老树婆娑,回阑曲折,笔墨频挥虚馆。

遥山在眼。认南谷高峰,西南数遍。归骑匆匆,夕阳天又晚。

木兰花慢 瓶花论,效刘克庄体

瓶花千百样,要好是、在人为。或冷淡相兼,疏疏密密,转侧相宜。

或苍秀艳丽者,似洞天幽谷态离奇。或是粗枝大叶,恍然羽葆云旗。

铜觚瓦瓮右军持。风月好良期。绝妙处微微,半窗月影,荡荡风丝。

不同丁香结子,也不同红豆寄相思。那怕游蜂细蝶,任他青女封姨。

沁园春 落花

点点星星,零零落落,一片飞残。向东风影里,空劳蛱蝶,碧纱窗外,遮没阑干。

柳线难牵,帘钩难挂,无赖封姨不见怜。经行处,恰纷纷红雨,轻拍香肩。

芳魂何处姗姗。待剪纸、招来月下看。认朦胧不准,飘摇不定,烟清雨化,丰韵难传。

惯为花愁,谁禁又落,空对长条不忍攀。从今后,剩绿苔庭院,吹满榆钱。

琐窗寒 题冬闺刺绣图

弱线初添,琐窗渐暖,闭门同绣。明金压线,刺出一痕春透。

慧心儿、花样细翻,各人施展纤纤手。意迟迟、几度停针,生怕作来肥瘦。

低首。双眉暗斗。正无语思量,阿谁轻逗。香肩慢扣,指点绿平红绉。

踏春郊、芳草落花,缓步不染星星垢。舞回风、小立秋千,试问谁能够。

玉烛新·白海棠

初晴新雨后。乍洗褪胭脂,缟衣妆就。东风倦倚,憨憨态、不管敲残更漏。嫩寒天气,正睡稳、乌衣时候。深夜静、银烛高烧,微香暗侵襟袖。
盈盈一点芳心,占多少春光,问卿知否?红妆莫斗。谁得似、净骨天然清瘦。神娟韵秀。雅称个、花仙为首。还要倩、流水高山,花前慢奏。

惜余春慢 闰三月三日,邀云林、湘佩红雨轩赏海棠,座中分咏,即用有正味斋韵

垂柳藏鸦,海棠迷蝶,浅浅深深难说。春虽逢闰,生怕随春,轻卸画阑干外。


一夜东风怎禁,撼损娇姿,嫩枝惊折。扑帘栊几点,飞花吹起,满庭红雪。


为留取、有限风光,深怜痛惜,绣作舞衣罗袜。柔枝细亸,彷佛当年,睡起那番标格。


旧事休题,且拚共倒芳樽,落花时节。恨春归夏至,红稀绿密,有谁留得。

风蝶令 春日游草桥,过菜花营看竹

春水才平岸,蛙声已满塘。蘋丝分绿映垂杨。几处浣衣村妇、淡梳妆。

看竹疏篱外,停车老树旁。李花零落杏花香。一带小桃花底、菜花黄。

高山流水 听琴。社中课题

七条弦上写柔情。一丝丝、弹动秋声。风拍小帘栊,花阴恰有人听。

芭蕉影、隔住红灯。分明是,流水高山绝调,戛玉敲冰。

更幽兰制佩,腕底散芳馨。

泠泠。虚空度鸿雁,寒浦外、水净沙平。何处怨苍梧,落叶舞遍风轻。

掩朱帷、拍缓弦停。夜深也,还怕纤纤素指,错点明星。

默无言、恍若江上数峰青。

山亭宴 立秋

井梧一叶银床早。碧云天、画楼秋到。竹外淡烟霏,障满地、斜阳最好。


豆花凉蔓战西风,浑不似、春寒料峭。高树晚蝉呜,时诉出、凄凉调。


荷花半倚闲池沼。想岩壑、桂花香渺。天意谢繁华,怕白露、暗催秋老。


罗衾不奈乍凉宵,有花底、乱虫啼晓。清梦醒来时,一点残灯袅。

水调歌头 湘佩属题《清惠堂遗印诗》

香火岁时祭,湖水似臣心。清流不断,千年姓字列东林。

未了生前遗憾,岂是先生力薄,无计破群阴。固有浩然气,天地是知音。

二百载,方寸石,竟难是。人间万事,忧喜得失古犹今。

天道好还之理,旧物完璞不损,四字抵千金。永锡子孙福,世守此规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