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李廌的诗集252条

故谏议大夫鲜于公欲作新堂以传世谱名曰卓绝

左蜀富山水,锦屏秀而鲜。


卿云常氤氲,佳气所盘旋。


蕴此天地灵,并生文武贤。


称忠著甲令,节制控两川。

观文恪王公乐道院巽亭在城上下临潩水

氤氲蟠巽隅,峥嵘干斗魁。


芜城佳气缅,茂林朱槛开。


竹月静荫扃,松风绿摇杯。


开轩清流度,隐几遥山来。


恪公昔优游,弭节此裴回。


言念平生容,翻然九泉哀。


张老颂赵寝,雍门悲孟台。


歌榭奄凝尘,燕阁郁生苔。


侈靡一转盼,金碧复成埃。


独无不忘者,安用尔为哉。


恪公古遗直,劲气腾九垓。


岂惟甘棠爱。将与故国偕。


传家有元凯,上客尽邹枚。


聊兴胜士想,愧无能赋才。

王子立寄三绝句云常诣夏颐吉卜云宜见君子子

富贵自知当自信,耆鲐福并固修长。


阴阳可测非天理,男子人知亦易量。

黄杨林诗

黄杨性坚贞,枝叶亦刚愿。


三十六旬久,增生但方寸。


今何成修林,左右映烟蔓。


良材岂一二,所期先愈钝。

黄河

昔我初为入秦客,残雪埋关闭长陌。


黄河二月冻初销,万里凌澌流剑戟。


西风细卷浪花催,日射寒光明瑟瑟。


归时细雨正溟蒙,冷落关河已秋色。


惊沙惨惨塞云黄,远树昏昏秋水白。


济川壮志愈衰迟,日送烟波问河伯。

品令

唱歌须是,玉人檀口,皓齿冰肤。意传心事,语娇声颤,字如贯珠。老翁虽是解歌,无奈雪鬓霜须。大家且道,是伊模样,怎如念奴。

送杭州使君苏内相先生某用先生旧诗方丈仙人出渺茫高情犹爱水云乡为韵作古诗十四首 其十四

四海李元礼,龙门多俊良。英英郭有道,一揖遂生光。


画鹢凌云波,仙舟水云乡。此心徒皦皦,千里共苍苍。

瓦庙

柱侧檐欹瓦欲飘,断垣苔涩树萧萧。


满庭荒草无香火,惟有禽声伴寂寥。

宿大贾村僧寮

行过横烟杳霭中,低低茆舍绕蒿蓬。


譍门见客僧如鹿,席地围炉火自红。


隙壁射床千里月,破窗吟纸一川风。


仆夫密劝休安枕,闻道穿窬是主翁。

西郊

黄花作秋色,槁荚作秋声。


残春有秋意,奈此恻恻情。


乔木点新翠,古垅集飘英。


午风薰径草,麦浪摇新晴。


脂车逐胜士,访友来西垧。


苦汗泣瘦马,流尘污华缨。


冁然发孤笑,屡醉辄屡醒。


聊歌干旄篇,愧我未登瀛。

雪中泛汉江呈德麟

汉江莽莽雪浮浮,远想山阴泛剡游。


高兴共成何更尽,子猷安道喜同舟。

宝干山茶

山茶乃凡木,宝干始为奇。


婉雅瑞荷花,扶疏连理枝。


倾心相尔汝,和气生怡怡。


清阴亦可爱,恶木正离披。

雨中游法王寺诗

雨脚如麻未肯收,雨中还作法王游。


云埋辇路烟初合,水溅松岩雪乱流。


心畏险途常恐失,寒侵病骨已知秋。


群峰耸峭犹无畏,为语山僧不用留。

自山中归至登封遂讽高宰令取峻极中院厨前石

吴砧已碎乐生论,京江昔沈瘗鹤铭。


半裁紫阳立砆石,考击化度求金籯。


乃知金石有厄会,名碑旧叠长安城。


顷年醴泉有贤令,政誉蔼蔼多流馨。


为怜文星足人杰,昔皆祔葬陪昭陵。


坏垣粪壤得颜碣,榛丘棘坂求魏徵。


史讹遂正冲远字,石阙再树六骏形。


板图列籍示过客,龟趺螭首罗齐廷。


後来谬令类俗子,辄去其籍人皆惩。


昔到般舟访遗迹,季海寺记今雕零。


晓闻晨钟呼僧粥,石声嘹亮穿云清。


往观乃是唐短碣,大穷索缚乘前楹。


字形峥嵘笔萧散,远过名殿诸题经。


劝僧拂拭置高壁,安知野僧不我听。


十年再游尚如昔,击拊刻划将俱平。


急归入城讽县令,立使舁至无久停,


此碑复立非我力,奇物久废天须兴。

元佑六年夏自阳翟之睢阳迓翰林苏公自杞放舟

放舟杞国岸,汴渠正东注。


汤汤舟下水,适与舟相遇。


泛泛水上舟,与水共东去。


舟水讵相离,曾不迁故处。


世人迷动静,顺流疑若遡。


不然逐流浪,汩没为所误。


吾作放舟诗,明此流水住。


老矣耄何为,聊用持世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