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岳珂的诗集485条

王献之洛神赋帖赞

庆云绚彩,河汉萦之。


列星垂天,日月明之。


先民授能,维圣成之。


英英后先,畴其胜之。


有晋大令,父而兄之。


一门擅奇,民共称之。


小楷之传,抑更精之。


芝灵葩奇,杳莫名之。


赐书官奴,既准绳之。


洛神出蓝,而复青之。


阅几何年,劫火经之。


鬼神护持,莫凭凌之。


煌煌炎图,帝中兴之。


严除清厢,又南荣之。


翰权墨衡,千古程之。


神览睿藻,二难并之。


一真既藏,大训形之。


流秘下方,万目惊之。


或轶或传,式经营之。


十阅岁华,迄克膺之。


竭橐以酬,尚或矜之。


恍然旧观,缄且{滕去水加糸}之。


有炜庙炜,天球鸣之。


鄙俚混淆,敢曰声之。


金签玉笺,谨毖扃之。


咨尔子孙,思供承之。

贺高中书兼崇政殿说书三首 其二

日月熙明地,风云际会辰。紫宫瞻象逼,丹扆喜情亲。


逊志贤谟在,仔肩圣德新。耕莘须负鼎,从此学商臣。

小春六花 小桃

霜晴著物利于刀,漏泄阳和是小桃。春色已看九重醉,秋风不管十分饕。


青枝似惬乌栖月,红浪不翻龙化涛。秾艳自同时节异,夫君于此见清高。

米元间狱空行帖赞

事上官当以主。溢美而言,


是谓私徇。唐君果何人,


面临是此于宝晋。予盖于是三叹,


则前朝之得士,而未暇及笔法之神隽也。

韩献肃

韩氏之宝轴,文献相续,蔚其盈屋。曷知夫高贤之何以见取,忠义之孰为并录。


遗篇之若褚若柳,手笔之或顾或陆,想其锦绣在篚,玙璠韫椟,名迹争丽,荣光相属。


既追怀古今之不朽,见嗜好酸咸之可卜。是故诗者题品之攸寓,赞者歌咏之不足。


即此帖之藏于宝真,殆所谓同工而异曲者兮。

东壩以里沿岸人家皆对门植苇於小屿不晓其旨

岸傍几曲住人家,浅屿排门种荻花。


纵使秋声常索索,断无司马听琵琶。

奉礼帖赞

群贤修禊,书法遂东。


永欣之传,盛于越中。


褚虽莫留,犹有远公。


至今千岩,飒然清风。

林文节绍圣日记后帖赞

进筑之法,古兵法所未有,


而始于本朝。予意其欲毁齿而儿不知,


所以为是渐取而渐摇。曾不虞乎兵分力疲,


反足以启戎心之骄。方圣主之侧身,


凛天变之未消。章吕合谋,


惟敌是挑。岂知夫璿玑七政之必齐,


而舞干两阶之自足以格有苗哉。我鼓其鼛,


我弓其弨,此帖之存,


圣心是昭。

杨文靖早间帖赞

道之在人,日用皆其事也。


待物必诚,所以达乎义也。


延平之津,伊洛之涯涘也。


笔端波澜,亦可想其似也。

至鄂期年以饟事不给於诗己亥夏五廿有八日始

离歌已尽沙头玉,夕照初翻浪底金。


自是晴鸥无六月,半江雪片涌波心。

徐明叔向热传达二帖赞

书名之行,始地陈夷。


归而范模,则有余师。


中兴几人,存此绝技。


太平之风,尚想渐被。

约客春波督参刘郎中方赴高紫微之集道间相值不容留戏赠二首 其二

锦帐星郎油壁车,紫微花下醉流霞。箫鸾东引瞻风驭,池凤西游赋日华。


蓼岸半红秋渐老,柳堤仍绿约犹赊。一尊更趁莱衣綵,河汉还乘八月槎。

刘无言

笔势之伟,笔意之诣,笔法之粹,是三者固足以名家而无愧矣。


于虖,祐陵天纵八体,公蒙识拔,独在初岁,亦宜有此具美也。


宝此幅纸,以见太平之游艺,惟秘阁是视。

李伯时醉卧图诗帖赞

猗龙眠,本书仙。


工而妍,画亦然。


醉之趣,醒不传。


题此诗,比逃禅。

高宗皇帝蹙龙手札御书赞

辛伯有言,并后乱后。


惟圣齐家,知益知损。


臣得此书,反其三隅。


一卷之藏,于昭宸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