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韩上桂的诗集478条

秋夜

秋风萧瑟洒寒衣,一枕空床百虑违。瘦骨可禁霜雪冷,枯肠那取梦魂饥。

吟馀调苦虫声切,病后交疏雁影稀。布被浣残轻着枲,半生与汝特相依。

赠黎君选君献

岭峤文章万丈悬,君家占去已多年。偏嗔老凤争先起,犹怪双雏逐后翩。

灵运池塘知有梦,平原騑服几存篇。何因得与吟坛末,月照媸颜亦获妍。

别董叔远随刘参知入楚时余北上

新书繁露几时成,郢曲翻誇白雪明。调以埙篪能共应,剑分干莫不须惊。

浮湘拟结灵均佩,对月深酬庾亮情。策蹇有人方旅食,可无雁信慰平生。

区生山水图歌

咄咄底怪事,半壁起风涛。周遭仅盈尺,常函万仞高。


日足森森海雾红,形势大类扶桑东。崩厓古树摧欲死,点缀草石俱天工。


吁嗟画工有此大奇手,又何必攀藤缘磴探泽薮。

经夏镇呈赠叶台翁师相

道经夏镇口,适观卿云垂。卿云纷五彩,谁不愿见之。


忆昔当年奏韶乐,此云缥缈流阿阁。丹凤翩翻仪帝庭,金镛玉磬声交作。


寥寥异彩几人扬,我公今日吐其光。沛为汉帝歌风地,亦近龙飞圣祖乡。


圣祖戎衣定天下,妙选耆英扶运化。三公论道职调元,相与擎天镇中夏。


镇夏夏镇非偶然,金瓯长保翼神燕。天子非常加意待,仙舟愿发无少延。


方今国家神气固,旭日初升策天路。惟馀榷税未蠲除,旦夕喁喁思雨露。


公今入相早回天,一滴能消旱后烟。枯崖亦与承膏泽,敢望开尊次末筵。

贺邓玄度年丈举第三子署中

弥月奇香满,高闾佳庆充。祥随蓂荚积,瑞比玉芝丛。

粉署分明丽,京华借郁葱。人应誇伟物,天或降真龙。

渥水神驹跃,丹衢彩翮冲。巉然今露角,烨矣欲成虹。

久视晴难煦,试啼声转雄。将携丰匣剑,会挂扶桑弓。

箕绪承先志,才名似若翁。言如温峤验,十八定为公。

紫薇

画省曾闻借美名,轻枝缥缈压繁英。君行试指天台路,万朵红霞护赤城。

饮族叔东原宅

十月十日冬气迟,当阶委素仍霜枝。紫萸黄菊纷满眼,青尊绿醑好为谁。

二三兄弟相与酌,七十老翁同赋诗。长文虽幼抱著膝,百里夜聚星光垂。

苏孺子汝载族弟也所居碧山去余乡五里而近孺子尝读书山阳双鹤来巢其举进士也捷至鳌跃于江诗以美之

碧水碧山佳气含,青萝列嶂堆重蓝。桃村渡口花如锦,半浦珠光可恣探。


百千年来有孺子,朗怀下照碧江水。读书十载山之阳,两岸松风常入耳。


野鹤遥从天上来,数声嘹喨海云开。忽惊檐角巢新搆,柳丝盘结几徘徊。


生雏两两俱飞去,在阴之和非无据。今年好爵似相酬,穿杨叠中人交誉。


昨夜亲开汝载椷,友于喜气溢于函。榜书到日纷相贺,顾见金鳞跃碧潭。


丈夫出处洵有以,虬龙鹓鹭乘时起。扶维转轴是何人,勿负旗峰一片紫。

赠豫章丁公

丁先生,何太奇,年未三十天下知。五色焕烂悬金支,精神炯炯垂青丝。


珊瑚之玦碧琉璃,芙蓉漾荡含清漪。忆昔赋就淩云时,天子亲临白玉墀。


手折丹花扶御掌,青天驾出双龙螭。出入奏事何委蛇,□□□□□□□。


衔章按垒鸣金羁,萧萧杀气傍旌旗。绣衣使者美丰仪,□□□□□□□,稽首万年赞帝基。


是时权贵威赫曦,磨牙吮血扬须眉。炙手甚热不可近,下驱小吏如鞭笞。


先生意气独横披,致身不敢顾其私。请借上方斩马剑,手截鲸鲵断豺豾。


天下闻之惊且悲,如何独凤拂群鸱。丈夫所见诚落落,夸毗之子徒嗔嗤。


一朝白璧青蝇淄,可怜贝锦成南箕。焦头烂额不复论,弃置江干依鹿麋。


酒酣时自发清啸,西山爽气高撑颐。平生剩有古人诗,雕刻壮丽光陆离。


龙蛇变幻从天落,晴霄日浴昆明池。力回大雅扇来兹,越王台上霜雪迟。


孤猿独鹤鸣深思,长怀魏阙中肠饥。鸣呼,今世之人皆相皮,纵有精忠知告谁。

清音楼

巨灵手擘丹崖欹,玉龙喷沫冰丝垂。乘风散作千银枝,映日翻惊宝鉴披。


飞泉主人事幽赏,选胜禺阳共俛仰。倚岩特作清音楼,日对雪花大于掌。


漱石何如洗耳高,朗吟端拟扬风骚。竹炉鼎沸知茶熟,一啜诗情定转毫。

梨花竹 其一

雪里看花花似雪,酌泉太守同清绝。秀色犹含碧玉枝,亭亭百尺占奇节。

征东歌 其九

万里长驱出汉关,扫清岛屿始应还。戮取鲸鲵为巨观,别开楼阁傍神山。

送叶完璞

江柳正盈盈,江花照眼明。最难今日别,不易故人情。

酒尽壶仍发,时危剑未平。因君裁短句,并入棹歌声。

采莲曲

采莲复采莲,采莲方未已。翠羽拂云平,轻桡乘浪起。


越女娇娆世所无,玉环系腕色甚都。相将结伴寻芳去,但得芙蓉莫浪趋。


芙蓉浅浅峡江侧,近水轻盈净如拭。将归东岸隔西浔,欲往汀南限溪北。


汀南溪北一朝花,采莲谁得似娼家。不憎绿水渐罗袂,但恨鸳鸯占浦沙。


浦上鸳鸯两两飞,翠茎丹干自相依。渚口初闻乘月去,隔江犹唱采莲归。


采莲曲,欢未足。一路歌声入綵云,相看翠袖飘红玉。


思君为擢藕如船,断却长丝恨转连。蒂似妾心空自苦,花当妾貌好谁怜。


采莲秋已暮,归来月如素。塞外音书杳不闻,江南年少空相慕。


摘尽红莲怅远天,回看往路空寒烟。君看少小如花女,谁不解刺采莲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