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陈仁德的诗集371条

过剑门关

危岩累累欲摩空,蜀道依然气势雄。试向剑门关上望,乱峰如戟插云中。

新昌大佛寺

危崖宝殿接天高,云淡风轻烛影摇。寂寞山门斜照里,残碑犹自记南朝。

秋日五首 其四

闻道荆江浪拍天,洪峰恰似箭离弦。长堤凝就三军血,青史重书大禹篇。


楚水终收真可贺,蜀山渐秃却堪怜。秋回又是忘忧日,伐木丁丁响四川。

读安知兄《知青沉浮录》四首 其三

当时我亦个中人,云岭柴门寂寞身。坐看盛年虚掷尽,一思前路一伤神。

赠五里堂主郑兄远彬

尘海奔波彼此同,秋风吹过又春风。还将五里堂前月,来證三生石上踪。


笔墨淋漓兴会际,杯盘狼藉快谈中。闭门何物长相对,粉壁横斜竹一丛。

书感

跋扈飞扬半醉醒,长安市上久横行。残杯轻掷千金价,雅兴惟钟一夜情。


剪綵华堂深致意,分赃暗室静无声。回看四海笙歌起,赤日中天照眼明。

感秋 其二

谁为望帝赋招魂,再拜啼鹃血有痕。已惯优伶鸣瓦釜,懒随权贵共金尊。


满天风雨秋光黯,一片霓虹夜色昏。闻道新区花似锦,可怜多半属豪门。

枕上得句

不尽烟云放眼看,回黄转绿总无端。侯门绝似函关险,世路胜于蜀道难。


怅日月随流水逝,惟诗酒共寸心安。万家灯火过长夜,几处笙歌几梦酣。

大巴山龙潭河避暑四首 其四

一番新雨又清秋,江畔波摇翠影浮。日暮幽篁闻犬吠,牧童呼伴过桥头。

拟红豆曲

朝唱红豆曲,暮吟红豆诗。红豆云何尔,乃为寄相思。


昔我陷三峡,逢伊水之湄。怜我沈沦久,时来过竹篱。


跨涧采红叶,入云觅灵芝。风吹衣袂舞,恍若神女姿。


不觉心魄动,苦恨相见迟。对月吐心迹,相爱不复疑。


灯市携手去,贻我红豆衣。谓是多情者,此物最相宜。


无何狂风起,欲断连理枝。峡江不可住,仓皇赋别离。


孤身来关外,人海苦驱驰。回望巫山渺,中心忽如锥。


深宵无人处,抚衣辄泪滋。始悟当时语,多情有如斯。


而我独辗转,形影何所依。而我独咏叹,风尘何所期。


惟将此红豆,夙夕摩挲之。

汶川大地震歌

神州无端多劫难,洪水方罢雪漫漫。月白风清才几时,大地狂震昆仑断。


不知何事天公怒,为患为灾莫我顾。一瞬砉然动九州,飞沙走石殊恐怖。


吾蜀汶川当震中,群山摇撼声隆隆。一城楼宇半倾倒,百年家园顿成空。


大祸袭来人不知,天塌地陷惊魂时。仓皇哪得夺路出,十万人家命若丝。


废墟深处尽生灵,垒垒砖石凝血腥。可怜伤亡相枕籍,不论白发与髫龄。


苍生无辜遭荼毒,馀震频频悲相续。夜半狂风挟雨来,空山几处闻野哭。


崖崩石破道路裂,雨茫风浑炊烟绝。羌寨云深影迷离,岷江水冷声呜咽。


电讯倏忽惊中央,总理履险飞边荒。满目凄凉不忍睹,白发苍颜泪有光。


爹唤幼子妻哭夫,遗容相对血模糊。更有亲人埋未死,临终犹自向天呼。


平生吾不重权位,每观萤屏厌鼓吹。今见温公感人深,情不自禁忽垂泪。


官兵冒死入山来,众志成城誓救灾。危难艰辛全不顾,激昂慷慨何壮哉。


便向险境再搜索,一分一秒苦相搏。为救难民死不辞,悲风浩荡从天落。


此时景象仍惨烈,举国驰援情切切。都江堰上人如潮,残阳一片凝碧血。


恨不插翅驭长风,飞越西蜀岭千重。惟将寸心为祈福,遥向汶川一鞠躬。

浣溪沙 开远云窝寺

一路晴光翠影浮,层林次第接高丘,灵山爽气暑如秋。


崖畔云飞风乍起,桥头石润水横流。拈香人在诵经楼。

忆江南 其一 夜宿新生乡

更深矣,独自尚徘徊。玉镜高悬春树上,清风飘过大江来。


夜露湿窗台。

浣溪沙 蒙自南湖遇雨

哀牢山前一霎风,墨云翻滚忽遮空,南湖骤雨太匆匆。


缥缈亭台烟水里,仓皇形影避趋中。画楼犹在小桥东。

踏莎行 其二

磴道风清,沙溪石润。隔山倏忽云成阵。连宵细雨又初冬,枝头露重轻寒嫩。


好景难名,奇花莫认。危崖直上高千仞。幽深疑是古桃源,峰回路转凭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