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元结的诗集109条

宿无为观

九疑山深几千里,峰谷崎岖人不到。山中旧有仙姥家,


十里飞泉绕丹灶。如今道士三四人,茹芝炼玉学轻身。


霓裳羽盖傍临壑,飘飖似欲来云鹤。

登殊亭作

时节方大暑,试来登殊亭。凭轩未及息,忽若秋气生。


主人既多闲,有酒共我倾。坐中不相异,岂恨醉与醒。


漫歌无人听,浪语无人惊。时复一回望,心目出四溟。


谁能守缨佩,日与灾患并。请君诵此意,令彼惑者听。

演兴四首。闵岭中

□群山以延想,吾独闵乎岭中。彼岭中兮何有,


有天含之玉峰。殊閟绝之极颠,上闻产乎翠茸。


欲采之以将寿,眇不知夫所从。大渊蕴蕴兮绝嶘岌岌,


非梯梁以通险,当无路兮可入。彼猛毒兮曹聚,


必凭托乎阻修。常儗儗兮伺人,又如何兮不愁。


彼妖精兮变怪,必假见于风雨。常闪闪而伺人,


又如何兮不苦。欲仗仁兮托信,将径往兮不难。


久懹懹以ck惋,却迟回而永叹。惧大灵兮不知,


以予心为永惟。若不可乎遂已,吾终保夫直方。


则必蒙皮篻以为矢,弦毋筱以为弧。化毒铜以为戟,


刺棘竹以为殳。得猛烈之材,获与之而并驱。


且舂刺乎恶毒,又引射夫妖怪。尽群类兮使无,


令善仁兮不害。然后采梫榕以驾深,


收枞橞兮梯险。跻予身之飘飘,承予步之eY々。


入岭中而登玉峰,极閟绝而求翠茸。将吾寿兮随所从,


思未得兮马如龙。独翳蔽于山颠,久低回而愠瘀。


空仰讼于上玄,彼至精兮必应。宁古有而今无,


将与身而皆亡。岂言之而已乎。


系乐府十二首。寿翁兴

借问多寿翁,何方自修育。惟云顺所然,忘情学草木。


始知世上术,劳苦化金玉。不见充所求,空闻肆耽欲。


清和存王母,潜濩无乱黩。谁正好长生,此言堪佩服。

引极三首·望仙府

山凿落兮眇嶔岑,云溶溶兮木棽棽。中何有兮人不睹,


远欹差兮閟仙府。彼仙府兮深且幽,望一至兮藐无由。


望不从兮知如何,心混混兮意浑和。思假足兮虎豹,


超阻绝兮凌踔。诣仙府兮从羽人,饵五灵兮保清真。

酬孟武昌苦雪

积雪闲山路,有人到庭前。云是孟武昌,令献苦雪篇。


长吟未及终,不觉为凄然。古之贤达者,与世竟何异。


不能救时患,讽谕以全意。知公惜春物,岂非爱时和。


知公苦阴雪,伤彼灾患多。奸凶正驱驰,不合问君子。


林莺与野兽,无乃怨于此。兵兴向九岁,稼穑谁能忧。


何时不发卒,何日不杀牛。耕者日已少,耕牛日已希。


皇天复何忍,更又恐毙之。自经危乱来,触物堪伤叹。


见君问我意,只益胸中乱。山禽饥不飞,山木冻皆折。


悬泉化为冰,寒水近不热。出门望天地,天地皆昏昏。


时见双峰下,雪中生白云。

二风诗。治风诗五篇。至劳

(古有劳王,能执劳俭以大功业,故为《至劳》之诗


三章六韵二十四句)


至哉勤绩,不盈不延;谁能颂之,我请颂焉。


於戏劳王,勤亦何极;济尔九土,山川沟洫。


至哉俭德,不丰不敷;谁能颂之,我请颂夫。


於戏劳王,俭亦何深;戒尔万代,奢侈荒淫。


至哉茂功,不升不圮;谁能颂之,我请颂矣。


於戏劳王,功亦何大;去尔兆庶,洪湮灾害。

系乐府十二首。去乡悲

踌蹰古塞关,悲歌为谁长。日行见孤老,羸弱相提将。


闻其呼怨声,闻声问其方。方言无患苦,岂弃父母乡。


非不见其心,仁惠诚所望。念之何可说,独立为凄伤。

酬裴云客

自厌久荒浪,于时无所任。耕钓以为事,来家樊水阴。


甚醉或漫歌,甚闲亦漫吟。不知愚僻意,称得云客心。


云客方持斧,与人正相临。符印随坐起,守位常森森。


纵能有相招,岂暇来山林。

宿洄溪翁宅

长松万株绕茅舍,怪石寒泉近岩下。老翁八十犹能行,


将领儿孙行拾稼。吾羡老翁居处幽,吾爱老翁无所求。


时俗是非何足道,得似老翁吾即休。

演兴四首。招太灵

招太灵兮山之巅,山屹dB兮水沦涟。祠之襰兮眇何年,


木修修兮草鲜鲜。嗟魑魅兮淫厉,自古昔兮崇祭。


禧太灵兮端清,予愿致夫精诚。久愵兮cJ々,


招捃cn兮呼风。风之声兮起飗飗,吹玄云兮散而浮。


望太灵兮俨而安,澹油溶兮都清闲。

补乐歌十首。大夏

(《大夏》,有夏氏之乐歌也,其义盖称禹治水,


其功能大中国。凡三章,章四句)


茫茫下土兮,乃生九州。山有长岑兮,川有深流。


茫茫下土兮,乃均四方。国有安乂兮,野有封疆。


茫茫下土兮,乃歌万年。上有茂功兮,下戴仁天。

补乐歌十首。丰年

(《丰年》,神农氏之乐歌也,其义盖称神农教人种植


之功。凡二章,章四句)


猗太帝兮,其智如神;分草实兮,济我生人。


猗太帝兮,其功如天;均四时兮,成我丰年。

补乐歌十首。网罟

(《网罟》,伏羲氏之乐歌也。其义盖称伏羲能易人


取禽兽之劳,凡二章,章四句)


吾人苦兮,水深深。网罟设兮,水不深。


吾人苦兮,山幽幽。网罟设兮,山不幽。

二风诗。治风诗五篇。至慈

(古有慈帝,能保静顺以涵万物,故为《至慈》之诗


二章四韵十四句)


至化之深兮,猗猗娭娭。如煦如吹,如负如持,


而不知其慈。故莫周莫止,静和而止。


至化之极兮,瀛瀛溶溶。如涵如封,如随如从,


而不知其功。故莫由莫己,顺时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