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韩愈的诗集508条

燕河南府秀才得生字

吾皇绍祖烈,天下再太平。诏下诸郡国,岁贡乡曲英。


元和五年冬,房公尹东京。功曹上言公,是月当登名。


乃选二十县,试官得鸿生。群儒负己材,相贺简择精。


怒起簸羽翮,引吭吐铿轰。此都自周公,文章继名声。


自非绝殊尤,难使耳目惊。今者遭震薄,不能出声鸣。


鄙夫忝县尹,愧栗难为情。惟求文章写,不敢妒与争。


还家敕妻儿,具此煎炰烹。柿红蒲萄紫,肴果相扶檠。


芳荼出蜀门,好酒浓且清。何能充欢燕,庶以露厥诚。


昨闻诏书下,权公作邦桢。文人得其职,文道当大行。


阴风搅短日,冷雨涩不晴。勉哉戒徒驭,家国迟子荣。

斗鸡联句

大鸡昂然来,小鸡竦而待。 ——韩愈


峥嵘颠盛气,洗刷凝鲜彩。 ——孟郊


高行若矜豪,侧睨如伺殆。 ——韩愈


精光目相射,剑戟心独在。 ——孟郊


既取冠为胄,复以距为镦。天时得清寒,地利挟爽垲。 ——韩愈


磔毛各噤z9,怒瘿争碨磊。俄膺忽尔低,植立瞥而改。 ——孟郊


腷膊战声喧,缤翻落羽皠。中休事未决,小挫势益倍。 ——韩愈


妒肠务生敌,贼性专相醢。裂血失鸣声,啄殷甚饥馁。 ——孟郊


对起何急惊,随旋诚巧绐。毒手饱李阳,神槌因朱亥。 ——韩愈


恻心我以仁,碎首尔何罪。独胜事有然,旁惊汗流浼。 ——孟郊


知雄欣动颜,怯负愁看贿。争观云填道,助叫波翻海。 ——韩愈


事爪深难解,嗔睛时未怠。一喷一醒然,再接再砺乃。 ——孟郊


头垂碎丹砂,翼拓拖锦彩。连轩尚贾馀,清厉比归凯。 ——韩愈


选俊感收毛,受恩惭始隗。英心甘斗死,义肉耻庖宰。 ——孟郊


君看斗鸡篇,短韵有可采。 ——孟郊

与张十八同效阮步兵一日复一夕

一日复一日,一朝复一朝。只见有不如,不见有所超。


食作前日味,事作前日调。不知久不死,悯悯尚谁要。


富贵自絷拘,贫贱亦煎焦。俯仰未得所,一世已解镳。


譬如笼中鹤,六翮无所摇。譬如兔得蹄,安用东西跳。


还看古人书,复举前人瓢。未知所穷竟,且作新诗谣。

咏灯花同侯十一

今夕知何夕,花然锦帐中。自能当雪暖,那肯待春红。


黄里排金粟,钗头缀玉虫。更烦将喜事,来报主人公。

过始兴江口感怀

忆作儿童随伯氏,南来今只一身存。


目前百口还相逐,旧事无人可共论。

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

崔君初来时,相识颇未惯。但闻赤县尉,不比博士慢。


赁屋得连墙,往来忻莫间。我时亦新居,触事苦难办。


蔬飧要同吃,破袄请来绽。谓言安堵后,贷借更何患。


不知孤遗多,举族仰薄宦。有时未朝餐,得米日已晏。


隔墙闻讙呼,众口极鹅雁。前计顿乖张,居然见真赝。


娇儿好眉眼,袴脚冻两骭.捧书随诸兄,累累两角丱.


冬惟茹寒齑,秋始识瓜瓣。问之不言饥,饫若厌刍豢。


才名三十年,久合居给谏。白头趋走里,闭口绝谤讪。


府公旧同袍,拔擢宰山涧。寄诗杂诙俳,有类说鹏鷃.


上言酒味酸,冬衣竟未擐。下言人吏稀,惟足彪与虥。


又言致猪鹿,此语乃善幻。三年国子师,肠肚习藜苋。


况住洛之涯,鲂鳟可罩汕。肯效屠门嚼,久嫌弋者篡。


谋拙日焦拳,活计似锄刬.男寒涩诗书,妻瘦剩腰襻。


为官不事职,厥罪在欺谩。行当自劾去,渔钓老葭薍.


岁穷寒气骄,冰雪滑磴栈。音问难屡通,何由觌清盼。

河南令舍池台

灌池才盈五六丈,筑台不过七八尺。欲将层级压篱落,


未许波澜量斗石。规摹虽巧何足夸,景趣不远真可惜。


长令人吏远趋走,已有蛙黾助狼藉。

别韩湘

未为世用古来多,如子雄文世孰过。好待功成身退后,却抽身去卧烟萝。

夕次寿阳驿题吴郎中诗后

风光欲动别长安,春半城边特地寒。


不见园花兼巷柳,马头惟有月团团。

入关咏马

岁老岂能充上驷,力微当自慎前程。


不知何故翻骧首,牵过关门妄一鸣。

送李翱

广州万里途,山重江逶迤。行行何时到,谁能定归期。


揖我出门去,颜色异恒时。虽云有追送,足迹绝自兹。


人生一世间,不自张与弛。譬如浮江木,纵横岂自知。


宁怀别时苦,勿作别后思。

琴曲歌辞。履霜操

父兮儿寒,母兮儿饥。儿罪当笞,逐儿何为。


儿在中野,以宿以处。四无人声,谁与儿语。


儿寒何衣,儿饥何食。儿行于野,履霜以足。


母生众儿,有母怜之。独无母怜,儿宁不悲。

琴曲歌辞。越裳操

雨之施,物以孳。我何意于彼为?自周之先,其艰其勤。


以有疆宇,私我后人。我祖在上,四方在下。


厥临孔威,敢戏以侮。孰荒于门,孰治于田。四海既均,


越裳是臣。

送杨少尹序

  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是公卿设供帐,祖道都门外,车数百辆;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相去,归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辆,马几匹,道旁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

  然吾闻杨侯之去,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

与陈给事书

  愈再拜:愈之获见于阁下有年矣。始者亦尝辱一言之誉。贫贱也,衣食于奔走,不得朝夕继见。其后,阁下位益尊,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夫位益尊,则贱者日隔;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则爱博而情不专。愈也道不加修,而文日益有名。夫道不加修,则贤者不与;文日益有名,则同进者忌。始之以日隔之疏,加之以不专之望,以不与者之心,而听忌者之说。由是阁下之庭,无愈之迹矣。

  去年春,亦尝一进谒于左右矣。温乎其容,若加其新也;属乎其言,若闵其穷也。退而喜也,以告于人。其后,如东京取妻子,又不得朝夕继见。及其还也,亦尝一进谒于左右矣。邈乎其容,若不察其愚也;悄乎其言,若不接其情也。退而惧也,不敢复进。

  今则释然悟,翻然悔曰:其邈也,乃所以怒其来之不继也;其悄也,乃所以示其意也。不敏之诛,无所逃避。不敢遂进,辄自疏其所以,并献近所为《复志赋》以下十首为一卷,卷有标轴。《送孟郊序》一首,生纸写,不加装饰。皆有揩字注字处,急于自解而谢,不能俟更写。阁下取其意而略其礼可也。

  愈恐惧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