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刘禹锡的诗集693条

再赠乐天

一政政官轧轧,一年年老駸駸。


身外名何足算,别来诗且同吟。

崔元受少府自贬所还,遗山姜花,以诗答之

故人博罗尉,遗我山姜花。采从碧海上,来自谪仙家。


云涛润孤根,阴火照晨葩。静摇扶桑日,艳对瀛洲霞。


世人爱芳辛,搴撷忘幽遐。传名入帝里,飞驿辞天涯。


王济本尚味,石崇方斗奢。雕盘多不识,绮席乃增华。


驿马损筋骨,贵人滋齿牙。顾予藜藿士,持此重咨嗟。

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

长安旧游四十载,鄂渚一别十四年。后来富贵已零落,


岁寒松柏犹依然。初逢贞元尚文主,云阙天池共翔舞。


相看却数六朝臣,屈指如今无四五。夷门天下之咽喉,


昔时往往生疮疣。联翩旧相来镇压,四海吐纳皆通流。


久别凡经几多事,何由说得平生意。千思万虑尽如空,


一笑一言真可贵。世间何事最殷勤,白头将相逢故人。


功成名遂会归老,请向东山为近邻。

罢郡归洛途次山阳,留辞郭中丞使君

自到山阳不许辞,高斋日夜有佳期。管弦正合看书院,


语笑方酣各咏诗。银汉雪晴褰翠幕,清淮月影落金卮。


洛阳归客明朝去,容趁城东花发时。

曲江春望

凤城烟雨歇,万象含佳气。酒后人倒狂,花时天似醉。
三春车马客,一代繁华地。何事独伤怀,少年曾得意。

秋晚新晴夜月如练有怀乐天

雨歇晚霞明,风调夜景清。月高微晕散,云薄细鳞生。
露草百虫思,秋林千叶声。相望一步地,脉脉万重情。

赠李司空妓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苏州 一作:江南)

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谒河南尹白侍郎

宿习修来得慧根,多闻第一却忘言。
自从七祖传心印,不要三乘入便门。
东泛沧江寻古迹,西归紫阁出尘喧。
河南白尹大檀越,好把真经相对翻。

咏古二首有所寄 其二

寂寥照镜台,遗基古南阳。真人昔来游,翠凤相随翔。

目成在桑野,志遂贮椒房。岂无三千女,初心不可忘。

西山兰若试茶歌

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宛然为客振衣起,


自傍芳丛摘鹰觜。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


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悠扬喷鼻宿酲散,


清峭彻骨烦襟开。阳崖阴岭各殊气,未若竹下莓苔地。


炎帝虽尝未解煎,桐君有箓那知味。新芽连拳半未舒,


自摘至煎俄顷馀。木兰沾露香微似,瑶草临波色不如。


僧言灵味宜幽寂,采采翘英为嘉客。不辞缄封寄郡斋,


砖井铜炉损标格。何况蒙山顾渚春,白泥赤印走风尘。


欲知花乳清泠味,须是眠云跂石人。

龙阳县歌

县门白日无尘土,百姓县前挽鱼罟。主人引客登大堤,


小儿纵观黄犬怒。鹧鸪惊鸣绕篱落,橘柚垂芳照窗户。


沙平草绿见吏稀,寂历斜阳照县鼓。

桃源行

渔舟何招招,浮在武陵水。拖纶掷饵信流去,


误入桃源行数里。清源寻尽花绵绵,踏花觅径至洞前。


洞门苍黑烟雾生,暗行数步逢虚明。俗人毛骨惊仙子,


争来致词何至此。须臾皆破冰雪颜,笑言委曲问人间。


因嗟隐身来种玉,不知人世如风烛。筵羞石髓劝客餐,


灯爇松脂留客宿。鸡声犬声遥相闻,晓色葱笼开五云。


渔人振衣起出户,满庭无路花纷纷。翻然恐失乡县处,


一息不肯桃源住。桃花满溪水似镜,尘心如垢洗不去。


仙家一出寻无踪,至今流水山重重。

韩信庙

将略兵机命世雄,苍黄钟室叹良弓。


遂令后代登坛者,每一寻思怕立功。

台城怀古

清江悠悠王气沉,六朝遗事何处寻。


宫墙隐嶙围野泽,鹳鶂夜鸣秋色深。

早秋雨后寄乐天

夜云起河汉,朝雨洒高林。梧叶先风落,草虫迎湿吟。


簟凉扇恩薄,室静琴思深。且喜炎前别,安能怀寸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