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李曾伯的诗集556条

壬辰过鄂渚简张子直总干二首

一自檀溪把酒余,年来夷路崎岖。


栖头落日人空老,局面西风事顿殊。


故国山容增黯淡,旧时柳色半荒芜。


草堂想见忧时切,曾赋官军近捷无。

夜雨复晴

雨欲今朝忽又晴,客涂忧纬为关情。


木多未叶春几槁,桃已皆花水未生。


宿麦既辜秋陇种,新秧正候早田耕。


蛰龙何处深渊睡,乞取霆声为唤惊。

宁寿寺劭农登慈氏阁和李诚之柱间韵

持酒殷勤问尔农,忧时同此原年丰。


他箱欲致崇墉积,耒耜宜加旷土功。


水北有田均夜雨,岭南无地不春风。


吾皇德化形扶杖,亲见儿嬉七十翁。

挽吴门昌母夫人二首

庆事一门盛,修龄七袠强。


纶封四大国,采侍两文昌。


梦幻存真觉,动庸看显扬。


家山空睇望,惜此令仪亡。

庚戌赴荆阃舟过湘江

湘流得雨掌来平,艇子乘风羽样轻。


过眼千山才岭粤,转头一水又衡荆。


大江东下怀乡国,落日西边是戍城。


鸣鴃数声青嶂晚,客心如铁如关情。

过愚溪

为底先生此水居,正缘不解学颜愚。


身虽乐彼溪山似,名不期而天壤俱。


往事勿言今已矣,当时岂意在兹乎。


拟招故老穷佳胜,烟草萧萧宅一区。

挽吴准斋 其二

昨缀都人士,尝薰一瓣香。苍茫问淮浦,缱绻饯河梁。


闻道机缘浅,予人风谊长。斯文其已矣,草木亦凄凉。

自湘赴广道间杂咏·飞燕

瞥见谁家燕,才惊社日临。


洛花移种否,唤起故园心。

摸鱼儿(壬子初度)

对垂弧、引觞一笑,凄凉薄分天赋。丁年驰骛弓刀后,报国孤忠自许。堪叹处。今老矣,强颜犹踵邯郸步。安能远举。谩目送征鸿,梦劳胡蝶,无计便归去。


清闲禄,旧说天公靳予。何时松菊村墅。生非燕颔鸢肩相,岂是觚棱鹓鹭。收拾取。休直似、文渊定远空怀土。阿戎可语。待乞得身还,屏伊世累,甘受作诗苦。

哨遍

天限长江,云扰中原,一局持棋势。汉将谁。盍为扫清之。彼伎犹、黔驴而止。客亦知。何材不生斯世。丁宁屡费君王旨。向马首论诗,灯前观剑,岂无差强人意。幸崆峒麦熟且休师。又焉用陈琳檄书飞。一笛楼头,万柳营间,从容麾帜。


噫。代有戎夷。时贤患乏经纶志。紫岩公一出,敌当惊见花字。谩被发忧邻,汗颜笑斫,客邪终岂婴元气。待拜表笺天,移文问隐,老夫行且归矣。怕胡雏穴隙尚相窥。有淝水儿曹举兵麾。看中兴、隽烈堪继。随世样多能底。卿自为卿计。不妨老子,婆娑矍铄,从渠屦盈户外。何须岘万勒丰碑。有天知、方寸余地。

登妙高台

占得湘中地最高,山川端欲助人豪。


萍蓬江海通吴会,兰芷汀洲带楚骚。


人住翠微藏夕霭,水连碧落见秋毫。


阑干立尽家何许,徒赋归心折大力。

和刘疏轩雪堂韵

因君郢调问前踪,贤者斯能乐雪宫。


四海香名寰宇外,百年公论党碑中。


癯然鹤骨存生气,寂甚鸾胶续古风。


留得墨池芳润在,划玄犹可忆扬雄。

山中即事

手挼岩菊嗅寒香,陡觉轻飚透薄裳。


自是苍官添老色,不因青女眩寒妆。


新篘未熟啜茶去,晚稻才收种麦忙。


原学老冢惟苦懒,荷锄归去卧斜阳。

和袁提刑咏雪

羽卫鬖髿万玉然,元从绣斧下青天。


分明要与荆人看,苍桧擎枝一节坚。

声声慢(赋红梅)

红绡剪就,绛蜡熔成,天然一种仙姿。竹外家风,凄凉俭薄为宜。东君苦怜消瘦,强教伊、傅粉匀脂。较量尽,胜夭桃轻俗,繁杏粗肥。


好是新妆雅态,对疏蟾淡淡,薄雾霏霏。迥出红尘,轻盈玉骨冰肌。犹嫌污人颜色,谁云似、虢国娥眉。香韵别,怕满园、蜂蝶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