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魏学洢的诗集175条

和陶饮酒 其十六

问余何所好,所好在六经。不作亦不述,好古未有成。


笑彼百家言,戛戛纷所更。驱去弗复览,闭门书黄庭。


滴露小窗前,好鸟向我鸣。此际意无限,处处深有情。

核舟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 、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箬篷 一作:篛篷)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拟古仍古韵 其七

昨暮共携手,明月射东壁。细语何喁喁,屈指犹历历。


十五入君家,三见庭草易。朱楼足歌舞,匆匆逝焉适。


慕彼侍中郎,薄天振高翮。男儿重荣名,故巷少行迹。


青丝络马头,黄金饰车轭。怨君轻别离,怨君亦奚益。

和陶饮酒 其五

邻家有新竹,日夕百鸟喧。更有古梅花,植我西北偏。


启窗与相向,幽幽同空山。朝看樵竖来,暮看樵竖还。


似得古人趣,有意未敢言。

读史述 其十三 田畴

夜读刘虞传,胸坎生不平。无终有一士,烈烈千人英。


栾布不足数,申胥难与京。吾将夙严装,万里从之行。


谁为同心人,千载陶渊明。

大人奉使代藩期逝未返以诗纪怀 其八

再将家报读,十月发京师。破惑真无计,宽愁但有蓍。


始凭书限日,今恃筮为期。北雁南来尽,归帆莫更迟。

简钱彦林谋阻唐宜之金陵之行 其二

不惜相随日数回,武塘曾见几人来。君逢好友邀吾共,吾有奇怀向友开。


此去倘离香树圃,何年同住藕花隈。天雄归骑行将近,留策应须细细裁。

拟古仍古韵 其十七

薄暮远音至,戚戚心恐慄。向前视尺函,手书粲分列。


妾颜三五月,夜夜清光缺。思君历秋冬,惠□□□□。

病中喜沈子玄仲操兄弟见过 其二

披帷见馀照,疑是明月光。感兹不能眠,揽衣独傍徨。


索居思远人,邂逅不得当。从君乞谖草,使我心弥忘。

茅檐杂诗 其二

吾庐何所托,芳草蓼花西。幻岂渔郎路,悠然樵父溪。


落英行处拾,佳句半无题。莎径时来往,苔深茆屋低。

大人奉使代藩期逝未返以诗纪怀 其九

外孙新学语,试问祖归不。对我每微笑,不言频点头。


经旬皆恨别,半晌暂忘忧。婴慧偏多验,门前望客舟。

读史述 其七 张良

子房妇女容,冷致澹人意。鸿门撞玉斗,从容自游戏。


想其眉宇间,消尽浪沙气。壮心未肯降,偶尔付刘季。


万户亦何庸,赏功汉家事。谷城拾黄石,归来好閒睡。

归鸦 其三

日暮烟生五柳村,飞鸦阵阵晚来喧。西风峭急迷归浦,冷月荒凉忆旧园。


老树半枝留远梦,枯藤千尺踏霜痕。岁寒踪迹元如此,雨宿冰餐不足论。

读史杂述 其十一

女蜗五色石,用之堪补天。石破天柱折,明月落长安。


龙子发未燥,奇绩凌齐桓。明月照四海,如何坐愁叹。


短歌闷欲绝,敲碎黄金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