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姚鼐的诗集498条

吕翁祠

白荷花照水娟娟,绿柳千条坏槛前。午过微阴行客倦,吕翁祠畔听秋蝉。

偕一青仲郛应㝛登城北小山至夜作

秋声鸿泽满,暑气虫阶谢。携客眺寒原,居人敛馀稼。


酒取脱枝温,席以柔莎藉。馀照在单椒,暝色生林下。


泫露亘天垂,巨壑当岩泻。微风度灌吟,澹月流云罅。


情集交悲欢,生得几清暇。宁于蟪蛄春,而慕燕雀夏。


视后无虚鞭,规前有戒驾。怀哉古已遥,逝者今方乍。


勿叹平分秋,更卜将来夜。

登天平山观白云泉

万木塞㟏岈,环岩抱秋静。澄泓中一池,导源仰幽夐。


压顶累穹石,侧足折微径。略可半亩平,深隐小潭莹。


酌口识清甘,烦虑豁开醒。僧窗启绝壁,远纳湖光净。


腼彼支远智,属此鱼鸟性。谁与送归途,松风澹遥听。

南昌竹枝辞 其一

南昌南去尽山溪,白石清沙不见泥。一到鄱阳风浪黑,行人那更出江西。

题二王帖 其四

馀杭甥作桓家妇,妙迹从污寒具油。忠义有灵应不忿,几能藏弆托清流。

题画 其二

未凋林碧发梅红,石壁天齐岸势穷。摇艇更深何所遇,武夷君在白云中。

钱詹事座上观沈石田画桧歌

三百年中画第一,天趣横流腕閒出。弟子尚作文徵明,先生自入董源室。


长卷大树为者难,屈伸神鬼开云关。忽移拔地风霆閒,纸上已作千年斑。


常熟萧梁七星桧,七株今尚三株在。一株横空偃圆盖,二株曾遭雷火焚,直干依然挺灵怪。


海气沉霾古观中,行人太息虞山外。徵君携客游观之,自从图成复写诗。


岂徒草木生颜色,谈笑风流皆可思。吾家乃在舒州住,未过镇江东一步。


曾闻此桧不曾逢,却忆江帆建康路。壬申之岁给事园,往看六朝之松树。


长鬣上激虬龙呜,蜷身下作狻犀怒。江寒浪涌排风烟,日落天空走云雾。


此松此桧遥相望,神物而今松独亡。樵薪荆棘谁当念,寂寞岩阿亦可伤。


人閒贵贱诚难测,且展烟霞吐胸臆。作画看山终此身,富贵不以离其亲。


已逢洪治升平日,更作东吴偃卧人。古树江南春复春,可怜轮辙尽劳薪。


世閒诗画犹馀事,令我长思真逸民。

袁随园君墓志铭

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其仕在官,有名绩矣。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祖讳锜,考讳滨,叔父鸿,皆以贫游幕四方。君之少也,为学自成。年二十一,自钱塘至广西,省叔父于巡抚幕中。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会开博学鸿词科,即举君。时举二百馀人,惟君最少。及试,报罢。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又改发江南为知县;最后调江宁知县。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再起,发陕西;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江宁。

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自陕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歌诗。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君园馆花竹水石,幽深静丽,至棂槛器具,皆精好,所以待宾客者甚盛。与人留连不倦,见人善,称之不容口。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馀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

君始出,试为溧水令。其考自远来县治。疑子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皆曰:“吾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考乃喜,入官舍。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尤多名迹。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君以为不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

君卒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年八十二。夫人王氏无子,抚从父弟树子通为子。既而侧室钟氏又生子迟。孙二:曰初,曰禧。始,君葬父母于所居小仓山北,遗命以己祔。嘉庆三年十二月乙卯,祔葬小仓山墓左。桐城姚鼐以君与先世有交,而鼐居江宁,从君游最久。君殁,遂为之铭曰:粤有耆庞,才博以丰。出不可穷,匪雕而工。文士是宗,名越海邦。蔼如其冲,其产越中。载官倚江,以老以终。两世阡同,铭是幽宫。

登泰山记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游媚笔泉记

桐城之西北,连山殆数百里,及县治而迤平。其将平也,两崖忽合,屏矗墉回,崭横若不可径。龙溪曲流,出乎其间。

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溪上大声漎然,十余里旁多奇石、蕙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

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也。”或曰:“后人求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

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

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记。

次韵答秦小岘观察赠别并以别谢蕴山方伯

我如行云向九州,飘然一往不可留。东南烟水一千里,挂帆曲转枫林秋。


西湖绝景四面好,北客拄杖十日游。夜月披襟倚湖槛,晓烟听橹摇湖舟。


朅往山深友麋鹿,归从水宿同凫鸥。两君丰采古贤伯,亦邀宾客探奇幽。


孤山处士余所慕,香山玉局君之俦。四贤祠前共游舫,鱼蟹菱芡新登篝。


恪官事异元丰世,岂开鱼钥贪林邱。斜阳欲尽旌旆返,野人朝亦生离愁。


从来佳处不可尽,安用万壑穷两眸。主人虽贤客当去,径买轻舸随北流。


两君各示七言妙,扣缶讵和编钟璆。使君文章配旄节,漫士踪迹同漂沤。


敢期一事嗣前古,培堤去葑仰令犹。想公更游水深阔,倒浸南北山僧楼。

八山

雪馀冰泮日华清,试向寒山托漫行。曳杖穿林逢客少,解裘登嶂觉身轻。


丁东石溜岩幽出,层叠岚光树上明。取作分司随口句,惊人无复谢宣城。

埽叶楼

碧云垂下大江流,坐倚江城古石头。丹嶂欲平犹作巘,青枫未落已成秋。


三山夕照新林渚,万里西风埽叶楼。虎踞地形犹在眼,清凉深院发鸣虬。

暮行青山下㝛田家作

江皋夕雾中,初月寒津上。杂树转萧疏,长风拂清旷。


夙爱青山隅,既瞑犹一望。势别列殊峰,光沈蔼同嶂。


夜鸟寂还啼,春㵎幽逾壮。人从草径逢,屋与云岩并。


感玆洵有情,欣我久无恙。场圃共披襟,风露频开酿。


耽乐未渠央,疏慵任遗谤。

题叶君云海移情图叶君字芥一

我昔身在黄山边,青天无翳朝日鲜。白云足下横铺绵,弥满万谷为一渊。


乱峰飞来无所缘,荡摇欲定未定然。高者百丈卑一卷,惊呼众观足未旋。


微风已动云升迁,苍岩露足藏其巅。山灵变异理幽元,默存在胸逾八年。


叶君好云挥五弦,自言冥会如海壖。伯牙移情于成连,千载合辙容有焉。


图其髣髴妙不传,我怅前游隔苍烟,题诗寄思清不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