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宋代 >  陆游

落第长安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

分类标签: 抒怀 感慨 失意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的家园依旧还在长安附近的秦地,耻于政治清明之时仍是仕途不得意之人。

回乡担心遭遇到莺与花的嘲笑,只能暂且在长安度过一个春天。

注释

好在:依旧。

尚:常用在复句的上一分句中表示让步,以便引起下文,在此是“仍”、“还”的意思。

秦:这里代指长安。

耻:此处是意动用法,“以…为耻”的意思。

明时:指政治清明之时。

失路:指落第不得志,仕途不得意之人。

笑:嘲笑。一说为花开的意思。

且:姑且,暂且。

赏析

考场失意,千百年来就是读书人心中永远的伤痛,无数士人在仕进之旅中尝尽辛酸。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将这种情绪诉诸笔端。常建的《落第长安》和无名氏的《杂诗》就充分刻画了金榜无名的失望和痛苦,无颜归家的无奈与悲伤。

唐代诗人常建一生沉沦失意,《落第长安》是他落第失意之作。本诗以设疑起句,诗人本来有个充满幸福和温馨的家,但不能回去,还要留在异地他乡。这种设疑的手法,促使读者往下读。“耻”、“失路人”揭出了谜底——政治清明却金榜无名,作者这个落榜之人只能无限羞愧。

作者不回家,是因为害怕家乡的花鸟会耻笑于他。从“莺花笑”三个字可以充分感受到作者的羞愧之深。花鸟都会耻笑他,那么人会怎么样?结果不言而喻。诗人在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以虚写实,用“莺花笑”表现人的复杂情感,细腻而生动,让人回味无穷。

既然害怕遭人耻笑,那就不回去了吧。可有家哪能不回呢?对家园的思念又是那样的深切!诗人落第后的沮丧和有家难归的无奈在诗中表现得极为深切,我们仿佛听到了作者的无声呜咽,这种压抑的情感,更让人同情,更能引起失意人情感的共鸣。

常建

[唐代]
常建(708-765),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大历中,曾任盱眙尉。 常建的诗文(58篇)

随机看看

柳梢青·岳阳楼

千山回合富春城,牢落那堪越客情。七里滩边残雪色,两高峰外暮潮声。

风尘念我孤蓬迹,雕鹗看君万里程。燕市旧游他夕梦,短篷新月向人明。

金菊对芙蓉·上元

千山回合富春城,牢落那堪越客情。七里滩边残雪色,两高峰外暮潮声。

风尘念我孤蓬迹,雕鹗看君万里程。燕市旧游他夕梦,短篷新月向人明。

分类标签: 思念 抒怀 节日 元宵节

苏幕遮 原调误作浪淘沙,兹据律改

千山回合富春城,牢落那堪越客情。七里滩边残雪色,两高峰外暮潮声。

风尘念我孤蓬迹,雕鹗看君万里程。燕市旧游他夕梦,短篷新月向人明。

分类标签: 思乡 抒怀 吊古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