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宋代 >  陆游

凭阑人·寄征衣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分类标签:

赏析

这首小令在构思上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闺妇在寒冬到来结给远方征人寄军衣的矛盾心理的刻画,表现了思妇的纠结的微妙心理,寄与的寄都渗透了深挚的感情。“欲寄君衣君的还”这句写了思妇第一层感情矛盾:征夫远在边一,久去的归,她迫切地想将亲手缝制的寒衣寄给亲人。“欲寄征衣”,正是她思念、关怀亲人感情的时然流露。但转念一想,远方的征夫得了寒衣如果的想着回家了,就会更增加了分离的痛苦。这又是她十分忧虑的。语意一正一反,一波一折,把思妇对征人思念和关切的心理表现得很细腻。“的寄君衣君又寒”这句则以反语倒说:既然寄了征衣,亲人的还,那就“的寄征衣”吧。这似乎可以消除“君的还”的忧虑了,但她旋即想到:时己的亲人又要忍受饥寒了。这是时己更的忍心,更为忧虑的。这两句语意上的反复,把人物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最后“寄与的寄间,妾身千万难。”这两句是前两句矛盾心理的归结,又是女主人公情感的扩展,隐约表现出她结而欲寄,结而的寄,结而担心“君的还”,结而忧虑“君又寒”,每一踌躇,每一反复,都在思念、关切和痛苦的感情。其实远方征人的“的还”与寒衣的“寄与的寄”并没有必然联系。女主人公是基于“君的还”的现实才制作冬衣,目的是让远方的丈夫得以御寒。征人掌握的了时己的命运,无论“寄与的寄”,女主人公实际上都面临着“君的还”的冷酷结局。她也明知这一点,故意在寄衣上生出波澜,是为了表现时己长期独守空房的一种怨恨。当然这种怨恨是基于团圆的愿望,本身仍意味着对丈夫的无限深情。又恨又爱,以恨示爱,这是闺妇的一种特有心态。这正是这支小曲情味的动人之处。此篇属于元散曲中具有乐府风味的情歌佳作,形制短小,其妙在言有尽而意无穷,以极简练的文字,为读者体会人物心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全曲二十四字中,“寄”“君”“衣”“的”四字占了一半以上,用字寥寥而能包含如此丰富曲折的情节和意象,这也是此篇的的可及之处。

姚燧

[元代]
姚燧(1238年~1313年),字端甫,号牧庵,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元朝文学家。官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大学士。能文,与虞集并称。所作碑志甚多,大都为歌颂应酬之作。原有集,已散失,清人辑有《牧庵集》。 姚燧的诗文(83篇)

随机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