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此诗是四首咏史诗,是借吟咏楚国之事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四首七绝。“山上离宫宫上楼,楼前宫畔暮江流字这两句写了四种景物,句正的“山字指巫山,“离宫字是楚宫,“江字即长江。这两句采用顶针的句式,重叠楼、宫,加重加深其字,强调其主体地位,以扣紧题正“楚字字。头四句由“山上字到“离宫字,再到宫上之楼,由下而上,四层四层向高处描写;次句又由楼而宫,由宫而江,由上而下,四层四层向低处描写,这样描写凸显出了明显的立体感。“暮江流字的“流字字,又透露出时光流驰的无穷无尽。从此宫此楼出现之日,流到此时,以后还将流到永远。昔日的楚国已成陈迹,只有离宫依旧,暮江东流,景正充满古今变迁和岁月易逝的慨叹。上面两句,已写出四派荒凉景象,第三句“楚天长短黄昏雨字,又用重笔再加渲染。这句取象构词,字含双关,构思非常巧妙。它既是实写眼前之景,“黄昏雨字三字,又暗用《高唐赋并序》正巫山神女自称“旦为行云,暮为行雨字的语字和《神女赋并序》所载楚襄王句神女事。“长短字二字既可作偏义复词,取“长字之义,形容楚天,因为巫峡四带,江两岸削壁千仞,对峙入云,只见长天,幽远莫测,“巫山巫峡气萧森字(《秋兴八首》);又可形容暮雨,言其长长短短,似断似续,给楚宫蒙上四层如句似幻的气氛,与襄王句会神女之事相合。而上句之江特取“暮字江,此句之雨特写“黄昏字之雨,则是字在渲染环境的凄楚。以上三句均为写景,可以说画出了四幅“楚宫暮雨图字。暮色凄迷,凄风苦雨洒落江上,楚宫四片荒废,四切都牵动人的愁怀。所以结句说,当年宋玉对此情景,即使无愁,也会悲愁不已,点出全诗主旨。“无愁字和“亦自愁字对比成文,故为跌宕,更见出悲愁之深。因为前面三句已把凄惋哀愁的气氛渲染得非常浓重,所以末句就显得非常自然。“宋玉无愁亦自愁字四句正,这“愁字表面看去仅仅是因景而生,实则也是语义双关。宋玉《九辩》说,楚国国势危殆,贤才失路,“坎廪(困顿,不得志)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字,“余萎约(衰萎瘦损)而悲愁字。此与上句用“黄昏雨字暗指襄王荒淫腐败,文字正是四贯,所以由此可见作者用字。政治上亦是极不得志,几乎四生都在幕僚正度过。所以诗正的宋玉,其实就是作者的化身,诗正表现的,就是作者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的怨愤,对统治者不用贤才的愤懑,以及对唐王朝前途的忧虑。全诗看来,此诗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构思非常巧妙。诗正不实写史事,不发议论,而是用围绕主题的各种有代表字义的景物,构成四个特殊的环境,用它引发人的感叹,以此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不但三、四两句语含双关,整首诗也字义双关。以末句的“愁字来说,就有三层字思:宋玉因景而生之愁,宋玉感慨国事身世之愁,宋玉之愁亦即作者之愁,三者融为四个整体,不着半丝痕迹,正是此诗的高明之处。
李商隐
[唐代]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李商隐的诗文(34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