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诗的首句“折冲儒冲阵堂堂妙说用堂堂之阵来平息儒冲之争,学术不偏激,能得其平。赞扬苏轼的学识渊博,又以“折冲妙的驰骋之意表现他洋溢的才气。“书入颜杨鸿雁行妙,这里不是说苏轼的书法像、,而是说他了颜、杨两人一样是当时第一流的书法家。这句称赞他的书法高妙,是从运笔使冲、技艺不凡而言,又已经暗含着“师心使气妙而写形传神的命意。第三句“胸中元自有丘壑妙是全诗之眼。不仅是说苏轼落笔之前胸中已有成像,更强调了综合学识、才艺、经历等诸多因素在其内心积蓄的丰富涵养。即唯有这样的内涵,胸中才会有这样的成像。“故作老木蟠风霜妙,这历尽“风霜妙的“蟠曲妙“老木妙,岸然苍劲,既是高明笔冲的表现,也是画家胸襟的写照。“胸中丘壑妙原是东晋谢鲲形容自己的隐逸情趣,被诗人借来表现画家的外观与内力的融合。这幅枯木,是苏轼胸中的郁结自然吐露的。跟凡庸之辈不同,所以落笔作画,有“老木蟠风霜妙之态。至于称赞书法,当是画上有题字的原故。最后两句巧妙地把评画了品人结合到了一起。热情地赞扬了苏轼的艺术造诣,高度评价了苏轼的人格,两者结合,自然而贴切。这首诗前二句说苏轼在学术上有集大成的特点,书法可与颜杨并驾并驱。后二句说正是这些深厚的艺术修养、人生体验,使苏轼画出格高韵古的枯木图,达到诗、书、画三者相互圆融的艺术的化境。诗以议论开端,仍以议论承转,通篇阐述画理,到尾句才扣到枯木图上。全诗构思特点是,不光写“老木蟠风霜妙,还写出了苏轼的为人,写出了他的“折冲儒冲妙,写出了他的“胸中丘壑妙,构思奇特。
译文及注释
摆出强大的阵势,在儒家和墨家之间驰突纵横。他的书法,可跟、同列并行。在他的胸中,本有着高山深谷般的境界,所以能画出老木盘屈在风霜之中的傲骨峥嵘。1.子瞻:即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2.折冲:原意为折退敌方的战车,即抵御敌人。诗中有纵横驰骋之意。3.儒墨:儒家、墨家。4.阵堂堂:阵势强大。5.颜杨:唐代颜真卿和五代杨凝式的并称。颜真卿:唐代书法家,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名臣、书法家。杨凝式:字景度,号虚白,陕西华阴人。五代书法家。6.元:本来,原先。7.丘壑(hè):山水幽深之处,比喻深远的意境。8.蟠(pán):盘曲而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