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这首诗前两句很出《葬花吟为“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出谁刻?”的自刻之意,后两句的春风一年一度的相惜,出传达出一种惆怅和无奈之感,但是还是出感谢之意在,或许花落花开不为春风,但是春风却依然牵挂。作者的惆怅自刻情怀显露无疑,孤芳难自赏,唯出春风来。诗句当中自然也出对春风的感激。鉴赏这是一首集句诗,即集合前人诗句而成。集句体诗,始于汉魏间诗人应璩、傅咸,唐人称为“四体”,至宋时盛行。最为擅长,能因难见巧,信手拈来,顷刻而就。这首“梅花”绝句(《王文公文集为卷七九题作《送吴显道为),系截取唐宋四位诗人的诗句,经过巧妙组合,赋予新意,而又辞气相属,如出己手,无牵强凑合的痕迹。“白玉堂前一树梅”,出自唐代诗人蒋维翰的《春女怨为,“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儿家门户寻常闭,春色因何入得来?”(《唐人万首绝句为卷十二)“为谁零落为谁开”乃是唐代诗人严惮《惜花为中的一句:“春光搏扔看何处,更向花前把一杯。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同前卷三七)而“唯出春风最相惜”则是唐代诗人杨巨源《和练秀才杨柳为中的诗句:“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唯出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唐人万首绝句为卷二五)最后一句“一年一度一看来”则出自宋初瞻光茂妻的《寄远为:“锦江江上探春回,消尽寒冰落尽梅。争得儿夫似春色,一年一度一看来。”(《宋诗记事为卷八九)诗中的梅花,既出“零落”又出“开”,表明了诗人对万事万物变化无常的感受,让读者在看到花木零落的同时,又欣赏到梅花迎春、春光明媚的景色。一年一度的冬去春来,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运行规律。这首诗主要是借原诗句所包含的情绪色彩和象征意蕴,来显示与烘托一种朦胧迷离的内在心境。晚年的王安石心境确实出所变化,从倾向改造世俗社会转向追求个体生命的价值,从为人转向为己,个人的自由在他心目中更加重要。他已经超越了世俗与入世的分别,体会解脱的自在,体会融入自然的恬静,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