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宋代的诗集148900条

十七日观潮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临江仙·梅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六州歌头·向来人道

向来人道,真个胜周公。燕然眇,浯溪小,万世功,再建隆。十五年宇宙,宫中赝,堂中伴,翻虎鼠,搏鸇雀,覆蛇龙。鹤发庞眉,憔悴空山久,来上东封。便一朝符瑞,四十万人同。说甚东风,怕西风。
甚边尘起,渔阳惨,霓裳断,广寒宫。青楼杳,朱门悄,镜湖空,里湖通。大纛高牙去,人不见,港重重。斜阳外,芳草碧,落花红。抛尽黄金无计,方知道、前此和戎。但千年传说,夜半一声铜。何面江东。

虞美人·述怀

归心正似三春草。试著莱衣小。橘怀几日向翁开。怀祖已瞋文度、不归来。


禅心已断人间爱。只有平交在。笑论瓜葛一枰同。看取灵光新赋、有家风。

管仲论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威公何人也?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威公处几年矣,亦知威公之为人矣乎?威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威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五伯莫盛于威、文,文公之才,不过威公,其臣又皆不及仲;灵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宽厚。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习文公之余威,犹得为诸侯之盟主百余年。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威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有臣而无君者矣。威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胥无之为人,且各疏其短。是其心以为数子者皆不足以托国。而又逆知其将死,则其书诞谩不足信也。吾观史鰌,以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唐崇徽公主手痕和韩内翰

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与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涧草自春秋。

氐州第一·波落寒汀

波落寒汀,村渡向晚,遥看数点帆小。乱叶翻鸦,惊风破雁,天角孤云缥缈。官柳萧疏,甚尚挂、微微残照?景物关情,川途换目,顿来催老。


渐解狂朋欢意少,奈犹被、丝牵情绕。座上琴心,机中锦字,觉最萦怀抱。也知人、悬望久,蔷薇谢,归来一笑。欲梦高唐,未成眠、霜空已晓。

虞美人·寄公度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观村童戏溪上

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


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


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

效后村髓

十载村居学养恬,未忘习气有人嫌。


课僮薙草心先快,且仆移梅力尚兼。


不分鸟鸦啼锦树,绝怜紫燕傍茅檐。


路逢野老亲相间,新岁凶穰要豫占。

文殊为龙女说法赞

作狮子吼,震龙王宫。


说者如哑,听者如聋。


清凉山顶照明月,无垢世界生清风。

卜算子·一日抵三秋

一日抵三秋,半月如千岁。自夏经秋到雪飞,一向都无计。续续说相思,不尽无穷意。若写幽怀一段愁,应用天为纸。

金陵僦舟渡江至仪真登陆 其二

寒波白似面,远岫劣于眉。江上无多作,淮南正要诗。

和林簿二诗 其一

忧喜从来巧聚门,刖人有足未为尊。人生何用家万石,世事还输酒一尊。


荒径赋归人已远,急流勇退意犹存。功名千古成何事,眼底荣枯不足论。

寄题子椿野轩

江山秀气表吾人,辇下开轩得趣新。不拟旧游离几席,常令每况隔埃尘。


客来谈笑无非楚,纸上文章近过秦。分我一枝频见约,乘槎行欲问通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