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宋代的诗集148900条

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新城道中二首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

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秋晚登城北门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人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

芳心苦·杨柳回塘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方山子传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倘见之欤?

富人之子

齐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


一日,艾子谓其父曰:“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能克其家?”


父怒曰:“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岂有不通世务者耶?”


艾子曰:“不须试之他,但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若知之,吾当妄言之罪。”


父遂呼其子问之。其子嘻然笑曰:“吾岂不知此也?每以布囊取来。”


其父愀然改容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来?”


艾子曰:“非其父不生其子。”

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

为范南伯寿。时南伯为张南轩辟宰泸溪,南伯迟迟未行。因作此词以勉之。


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


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却笑泸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不?寿君双玉瓯。

鹤冲天·黄金榜上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读书要三到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依韵酬周骙太博同年

孰敢先怀富贵图,良时须惜几嗟吁。


众心可致巍巍主,上意思平两两符。


不称内朝裨耳目,多惭外补救皮肤。


子陵滩畔观渔钓,无限残阳媚绿蒲。

句 其一

人事少陵诗外见,人烟子厚记中行。

赵万宗入道因寄

羔雁已闻徵不起,却求披戴守贞居。


月堂欹枕三清梦,秋榻生尘万卷书。


坛匝冷痕春藓碧,鹤翘寒影雪杉疏。


年来未得寻幽迹,闲夜何人听步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