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宋代的诗集148900条

贺新郎

知维摩燕坐次,可授散花女,俾歌之。以侑茗饮否?艾子,汝为老人书以寄之


问讯花庵主。这一宗、拍板门槌,是谁亲付。逢翰墨场聊作戏,那个是真实语。算惟有、青山堪住。玉立林幽真脱洒,又何妨、白石和泉煮。底用判,云游据。


朝三暮四从渠赋。且随缘、家养园收,自然成趣。此外盘蜗余一室,人我两俱无负。要参到、道心微处。尽做逃禅逃得密,也难遮、拨草来寻路。应为拨,懒残芋。

柳梢青(乙丑自寿)

遁斋居士。今年今日,又添一岁。鬓雪心灰,十分老懒,十分憔悴。


休言富贵长年,那个是、生涯活计。茗饮一瓯,纹楸一局,沈烟一穗。

鹧鸪天(曹丞相诞日)

永遇英雄际会时。垂天鹏翼逐云飞。退朝日上青花道,催直霜零赤雁池。


鸣汉履,侍唐眉。渭川莘野晚追随。归来仍对金銮老,三峡词源气未衰。

予写金刚经与王正道正道与朱少章复以诗来辄次二公韵 其一 次正道韵

平生幸识系珠衣,穷走他乡未得归。有客为传祗树法,此心便息汉阴机。


百千三昩一门入,四十九年诸事非。寄与香山老居士,要凭二义发馀辉。

句 其二

江心净带三秋月,岩腹斜收万里云。

过百家渡四绝句

出得城来事事幽,涉湘半济值渔舟。


也知渔父趁鱼急,翻著春衫不裹头。


园花落尽路花开,白白红红各自媒。


莫道早行奇绝处,四方八面野香来。


柳子祠前春已残,新晴特地著春寒。


疏篱不与花为护,只为蜘蛛作网竿。


一晴一雨路乾湿,半淡半浓山迭重。


远草坪中见牛背,新秧疏处有人踪。

千秋岁·次韵少游

岛边天外, 未老身先退。 珠泪溅, 丹衷碎。 声摇苍玉佩、色重黄金带。一万里,斜阳正与长安对。


道远谁云会,罪大天能盖。君命重,臣节在。新恩犹可觊,旧学终能难改。吾已矣,乘桴且恁浮于海。

大酺·春雨

对宿烟收,春禽静,飞雨时鸣高屋。墙头青玉旆,洗铅霜都尽,嫩梢相触。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黏帘竹。邮亭无人处,听檐声不断,困眠初熟。奈愁极顿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


行人归意速。最先念、流潦妨车毂。怎奈向、兰成憔悴,卫玠清羸,等闲时、易伤心目。未怪平阳客,双泪落、笛中哀曲。况萧索、青芜国。红糁铺地,门外荆桃如菽。夜游共谁秉烛。

兰花

雪尽深林出异芬,枯松槁槲乱纷纷。
此中恐是兰花处,未许行人着意闻。

送人赴官秘阁

经行当年已充赋,却遂鹿官走尘土。百里牛刀未甘弄,况有文章自当贡。

屡扣天阍出奇语,落笔纷纷动尧禹。雪天得职怀抱清,道山入局忧虑宁。

今也无惭故乡举,幽閒更有登真路。惟我曾游今已古,想见朋从散还聚。

岂事涂改如排牙,忽落铅刀得依据。常笑蠹鱼乾自忙,正似求生辙中鲋。

学海无从今几年,谩惜公家费毫楮。春芽竟好清昼深,石鼎蝇声绕庭户。

恍然似揖前朝人,高下图书迓青顾。养才此地良有因,入闹谁醒静方悟。

要使中虚心鉴明,乃欲他时照纷遽。名利人人情正炎,我抱天君独为主。

设官之意非徒然,君恩可报唯心渊。案牒相忘花字閒,养心乃在云日边。

佳气葱葱指归处,顿觉身轻如插羽。扁舟莫怯霜华浓,已有东风送君去。

唐多令·雨过水明霞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春思

春风多可太忙生,长共花边柳外行。
与燕作泥蜂酿蜜,才吹小雨又须晴。

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

春事阑珊芳草歇。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小院黄昏人忆别。落红处处闻啼鴂。


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断魂销,应是音尘绝。梦破五更心欲折。角声吹落梅花月。

游褒禅山记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踏莎行·候馆梅残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