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送蜀客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相和歌辞。子夜春歌

春气满林香,春游不可忘。落花吹欲尽,垂柳折还长。


桑女淮南曲,金鞍塞北装。行行小垂手,日暮渭川阳。

秋夜曲

明月深穿辘轳井,蕉梧戍削藏石影。


房帷萤火入还出,绡被轻围明玉冷。

地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


  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阮郎归三首 其三

残冬风月未全寒,窗边梅蕊妍。一枝银蜡照芸编,此生无别缘。


尘事减,远情牵,鱼书何处传?酒精香梦已都捐,无心忆少年。

示诸生三首 其二

人人有路透长安,坦坦平平一直看。尽道圣贤须有秘,翻嫌易简却求难。


只从孝弟为尧舜,莫把辞章学柳韩。不信自家原具足,请君随事反身观。

西江第一楼诗 其三

重屋临江此日登,风光满眼感怀增。好山一带同今古,胜地千年几废兴。

已乏文章追吏部,且无德化继中丞。凭高恨不生双翼,飞傍红云捧日升。

峡江道中暮色

晓山南国丽,中月复冬深。轻露还蒸麓,幽花尚满林。

北风千叠浪,西崦半帆阴。何似湘江路,常悬魏阙心。

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
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诫外甥书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尉迟郎中见示自南迁牵复却至洛城东旧居之作因以和之

曾遭飞语十年谪,新受恩光万里还。朝服不妨游洛浦,


郊园依旧看嵩山。竹含天籁清商乐,水绕庭台碧玉环。


留作功成退身地,如今只是暂时闲。

石鼻城

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従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秋莲

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谁通?


不堪翠减红销际,更在江清月冷中。


拟欲青房全晚节,岂知白露已秋风。


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

辛巳年二月初四日夜半后梦中作

春寒每恨花开早,春暖何妨花较迟。休为玉人惊老去,春寒春暖总相宜。

赋得山水图长歌赠潘太守瑞徵

华岳上逼层霄,可窥星斗之真迹。黄河来自西极,长送昆崙之正脉。


绮霞彩虹灿一色,枫林岂让柿叶赤。光映石岩好登陟,眼中胜景谁尽得。


薄暮翠岚藏秀月又黑,姑射仙子夜游信能识。天与元精豁胸臆,后园独种蟠桃核。


仙果熟时未敢食,欲献圣皇咀味跻寿域。汾水朝宗流不息,上方龙剑到手除荆棘。


更刬长安路平通,万国直臣共佐唐虞德。渔樵各生计,官吏不虚职,澶州正对燕京北。


欲命良工写此图,高挂不出乎半间之壁。主人坐赏最珍惜,神游中宵乘彼苍凉片月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