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秋天的诗集408条

秋夜曲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御街行·秋日怀旧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秋声赋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余曰 一作:予曰)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崇义里滞雨

落莫谁家子,来感长安秋。


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


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


南宫古帘暗,湿景传签筹。


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


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

菩萨蛮·回文秋闺怨

井桐双照新妆冷,冷妆新照双桐井。羞对井花愁,愁花井对羞。


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

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


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


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


歇鞍憩古木,解带挂横枝。


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飙吹。


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


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

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

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远林屋散尚啼鸦。


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月明千里照平沙。

西江月(重阳再作)

窗户风薰端午,楼台月满中秋。阴晴寒暑总无忧。几事不如重九。
落帽何羞种种,看山都付悠悠。黄花已作醉乡游。梦觉黄花在手。

杂曲歌辞。太和第五彻

我皇膺运太平年,四海朝宗会百川。
自古几多明圣主,不如今帝胜尧天。

酬晖上人秋夜山亭有赠

皎皎白林秋,微微翠山静。


禅居感物变,独坐开轩屏。


风泉夜声杂,月露宵光冷。


多谢忘机人,尘忧未能整。

醉公子·漠漠秋云澹

漠漠秋云澹,红藕香侵槛。枕倚小山屏,金铺向晚扃。
睡起横波慢,独望情何限!衰柳数声蝉,魂销似去年。

和乐天柘枝

柘枝本出楚王家,玉面添娇舞态奢。松鬓改梳鸾凤髻,
新衫别织斗鸡纱。鼓催残拍腰身软,汗透罗衣雨点花。
画筵曲罢辞归去,便随王母上烟霞。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梦中作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秋怀

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


黄华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


吟似候虫秋更苦,梦和寒鹊夜频惊。


何时石岭关山路,一望家山眼暂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