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写人的诗集1659条

满庭芳·落日旌旗

落日旌旗,清霜剑戟,塞角声唤严更。论兵慷慨,齿颊带风生。坐拥貔貅十万,衔枚勇、云槊交横。笑谈顷,匈奴授首,千里静欃枪。
荆襄,人按堵,提壶劝酒,布谷催耕。芝夫荛子,歌舞威名。好是轻裘缓带,驱营阵、绝漠横行。功谁纪,风神宛转,麟阁画丹青。

玉楼春·空园数日无芳信

空园数日无芳信,恻恻残寒犹未定。柳边丝雨燕归迟,花外小楼帘影静。
凭栏渐觉春光暝,怅望碧天帆去尽。满堤芳草不成归,斜日画桥烟水冷。

左传引古人言

心则不竞。
何惮于病。
畏首畏尾。
身其余几。
虽鞭之长。
不及马腹。
杀老牛莫之敢尸。
挈缾之知。
守不假器。
鹿死不择音。

戏赠郑溧阳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


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


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


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

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马兰请客

兰兰是小草,不怕郎君骂。愿得随君行,暂到嵩山下。

张衡传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乔山人善琴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相和悲鸣。后游郢楚,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间媪闻之,咨嗟惋叹。既阕,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山人默然而反。

崔景偁拜师

余始识景偁于京师,与为友,景偁以兄事余。既数岁,已而北面承贽,请为弟子。余愧谢,不获。且曰:“偁之从请生,非发策决科之谓也。请生不为世俗之文,又不为世俗之人,某则愿庶几焉。”

定西番·汉使昔年离别

汉使昔年离别。攀弱柳,折寒梅,上高台。


千里玉关春雪,雁来人不来。羌笛一声愁绝,月徘徊。

酒泉子·楚女不归

楚女不归,楼枕小河春水。月孤明,风又起,杏花稀。


玉钗斜篸云鬟重,裙上金缕凤。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

小星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嘒彼小星,维参与昴。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寔命不犹。

七言登北山寺西阁楼冯禅师茶酌赠崔少府一首

开士相逢暮饮茶,高楼并坐望三巴。碧嶂不知何劫石,清江流尽几恒沙。


炉烟处处香慈竹,溪雨朝朝润觉花。道胜自然长法喜,应令迁客小沩华。

送隐者一绝

无媒径路草萧萧,自古云林远市朝。


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点绛唇·小院新凉

小院新凉,晚来顿觉罗衫薄。不成孤酌,形影空酬酢。


萧寺怜君,别绪应萧索。西风恶,夕阳吹角,一阵槐花落。

栽梅(射洪谢东山云:“末句乃宋人翰镏诗。

风流东阁题诗客,潇洒西湖处士家。


雪冷江深无梦到,自锄明月种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