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端午节的诗集177条

午日处州禁竞渡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谒岳鄂王墓

将军埋骨处,过客式英风。


北伐生前烈,南枝死后忠。


山河戎马异,涕泪古今同。


凄断封丘草,苍苍落照中。

江城子

碧阑干外小中庭,雨初晴,晓莺声。飞絮落花,


时节近清明。睡起卷帘无一事,匀面了,没心情。


浣花溪上见卿卿,脸波秋水明。黛眉轻,绿云高绾,


金簇小蜻蜓。好是问他来得么?和笑道,莫多情。


窄罗衫子薄罗裙,小腰身,晚妆新。每到花时,


长是不宜春。早是自家无气力,更被你,恶怜人。

下第题长安客舍

不遂青云望,愁看黄鸟飞。梨花度寒食,客子未春衣。


世事随时变,交情与我违。空馀主人柳,相见却依依。

刑部白侍郎谢病长告,改宾客分司,以诗赠别

鼎食华轩到眼前,拂衣高谢岂徒然。九霄路上辞朝客,


四皓丛中作少年。他日卧龙终得雨,今朝放鹤且冲天。


洛阳旧有衡茆在,亦拟抽身伴地仙。

题宝林山禅院

山捧亭台郭绕山,遥盘苍翠到山巅。岩中古井虽通海,


窟里阴云不上天。罗列众星依木末,周回万室在檐前。


我来可要归禅老,一寸寒灰已达玄。

落日怅望·昧旦多纷喧

昧旦多纷喧,


日晏未遑舍。


落日余清阴,


高枕东窗下。


寒槐渐如束,


秋菊行当把。


借问此何时,


凉风怀朔马。


已伤归暮客,


复思离居者。


情嗜幸非多,


案牍偏为寡。


既乏琅邪政,


方憩洛阳社。

桃源图

神仙有无何渺茫,桃源之说诚荒唐。流水盘回山百转,


生绡数幅垂中堂。武陵太守好事者,题封远寄南宫下。


南宫先生忻得之,波涛入笔驱文辞。文工画妙各臻极,


异境恍惚移于斯。架岩凿谷开宫室,接屋连墙千万日。


嬴颠刘蹶了不闻,地坼天分非所恤。种桃处处惟开花。


川原近远蒸红霞。初来犹自念乡邑,岁久此地还成家。


渔舟之子来何所,物色相猜更问语。大蛇中断丧前王,


群马南渡开新主。听终辞绝共凄然,自说经今六百年。


当时万事皆眼见,不知几许犹流传。争持酒食来相馈,


礼数不同樽俎异。月明伴宿玉堂空,骨冷魂清无梦寐。


夜半金鸡啁哳鸣,火轮飞出客心惊。人间有累不可住,


依然离别难为情。船开棹进一回顾,万里苍苍烟水暮。


世俗宁知伪与真,至今传者武陵人。

九月菊花咏应制(一作清江诗)

可讶东篱菊,能知节候芳。细枝青玉润,繁蕊碎金香。


爽气浮朝露,浓姿带夜霜。泛杯传寿酒,应共乐时康。

奉和圣制赐诸州刺史以题座右

圣人合天德,洪覆在元元。每劳苍生念,不以黄屋尊。


兴化俟群辟,择贤守列藩。得人此为盛,咨岳今复存。


降鉴引君道,殷勤启政门。容光无不照,有象必为言。


成宪知所奉,致理归其根。肃肃禀玄猷,煌煌戒朱轩。


岂徒任遇重,兼尔宴锡繁。载闻励臣节,持答明主恩。

浣溪沙(烛下海棠)

酒力先从脸晕生。粉妆新丽笑相迎。晓寒高护彩云轻。
不语似愁春力浅,有情应恨烛花明。更於何处觅倾城。

早春闲居

寂寞日何为,闲居春色迟。惊风起庭雪,寒雨长檐澌。


强饮樽中酒,嘲山世外诗。此生仍且在,难与老相离。

琴曲歌辞。蔡氏五弄。秋思二首

网轩凉吹动轻衣,夜听更长玉漏稀。


月渡天河光转湿,鹊惊秋树叶频飞。


宫连太液见苍波,暑气微清秋意多。


一夜轻风蘋末起,露珠翻尽满池荷。

端午日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小重山·端午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