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写景的诗集2359条

洞庭阻风

空江浩荡景萧然,尽日菰蒲泊钓船。


青草浪高三月渡,绿杨花扑一溪烟。


情多莫举伤春目,愁极兼无买酒钱。


犹有渔人数家住,不成村落夕阳边。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踏莎行·已撤冰壶

已撤冰壶,更捐秋扇。


客中漫说柔肠断。


故乡岂只少湖山,宵深也没流萤看。


叶底花前,乍明还暗。


随波去作寒星散。


不知能有几多光,共人彻夜心撩乱。

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西湖春色归, 春水绿于染。


群芳烂不收, 东风落如糁。


参军春思乱如云, 白发题诗愁送春。


遥知湖上一樽酒, 能忆天涯万里人。


万里思春尚有情, 忽逢春至客心惊。


雪消门外千山绿, 花发江边二月晴。


少年把酒逢春色, 今日逢春头已白。


异乡物态与人殊, 惟有东风旧相识。

月夜 / 夜月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石钟山记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赞洞宾像

捻吟髭,剑在前。


心中月,天上圆。

渔父词二首·其一

渺渺烟波一叶舟,西风落木五湖秋。


盟鸥鹭,傲王侯,管甚鲈鱼不上钩。

湖亭望水

久雨南湖涨,新晴北客过。


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


岸没闾阎少,滩平船舫多。


可怜心赏处,其奈独游何。

舟中杂纪 其十

老树转斜晖,人家水竹围。


露深花气冷,霜降蟹膏肥。


沽酒心何壮,看山思欲飞。


操舟有吴女,双桨唱新归。

奉和咏风应魏王教

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送韦评事

欲逐将军取右贤,沙场走马向居延。


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

夜宿石门诗

朝搴苑中兰,畏彼霜下歇。


暝还云际宿,弄此石上月。


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


异音同致听,殊响俱清越。


妙物莫为赏,芳醑谁与伐?


美人竟不来,阳阿徒晞发。

江行无题一百首 其九十

数逢云断处,去岸映高山。身到章江日,应犹未得闲。

高山流水·次夫子清风阁落成韵

群山万壑引长风,透林皋、晓日玲珑。


楼外绿阴深,凭栏指点偏东。


浑河水、一线如虹。


清凉极,满谷幽禽啼啸,冷雾溟濛。


任海天寥阔,飞跃此身中。


云容。


看白云苍狗,无心者、变化虚空。


细草络危岩,岩花秀媚日承红。


清风阁,高凌霄汉,列岫如童。


待何年归去,谈笑各争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