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写景的诗集2359条

鹧鸪天·秋后亭皋木叶稀

秋后亭皋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沙鸥相对不惊飞。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宿裴相公兴化池亭(兼蒙借船舫游泛)

林亭一出宿风尘,忘却平津是要津。松阁晴看山色近,
石渠秋放水声新。孙弘阁闹无闲客,傅说舟忙不借人。
何似抡才济川外,别开池馆待交亲。

暮归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


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闲居寄端及重阳

山明野寺曙钟微,雪满幽林人迹稀。


闲居寥落生高兴,无事风尘独不归。

阳湖道中

风迥五两月逢三,双桨平拖水蔚蓝。


百分桃花千分柳,冶红妖翠画江南。

行田登海口盘屿山

齐景恋遄台,周穆厌紫宫。


牛山空洒涕,瑶池实欢悰。


年迫愿岂申,游远心能通。


大宝不欢娱,况乃守畿封。


羁苦孰云慰,观海藉朝风。


莫辨洪波极,谁知大壑东。


依稀采菱歌,仿佛含颦容。


遨游碧沙渚,游衍丹山峰。

天马峰

塞上风尘高,处处寻天马。


只在此山中,无人到图写。

登泰山记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浣溪沙·月底栖鸦当叶看

月底栖鸦当叶看。推窗跕跕堕枝间。霜高风定独凭栏。


觅句心肝终复在,掩书涕泪苦无端。可怜衣带为谁宽。

同褒子秋斋独宿

山月皎如烛,风霜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寻山僧不遇作

石径入丹壑,松门闭青苔。


闲阶有鸟迹,禅室无人开。


窥窗见白拂,挂壁生尘埃。


使我空叹息,欲去仍裴回。


香云徧山起,花雨从天来。


已有空乐好,况闻青猿哀。


了然绝世事,此地方悠哉!

谢令学道诗

何用梯媒向外求,长生只合内中修。
莫言大道人难得,自是行心不到头。

对雪献从兄虞城宰

昨夜梁园里,弟寒兄不知。


庭前看玉树,肠断忆连枝。

白帝城最高楼

城尖径昃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


峡坼云霾龙虎卧,江清日抱鼋鼍游。


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


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

少年游·重阳过后

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朱阑向晓,芙蓉妖艳,特地斗芳新。


霜前月下,斜红淡蕊,明媚欲回春。莫将琼萼等闲分,留赠意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