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清代的诗集64714条

烛影摇红 泪

今古同流,鲛宫此日应千串。未宜儿女独伤心,此恨凭谁见。


宣室当年一面。便拚与、青衫渍满。穷途日暮,祖帐风寒,悲秋莫辨。


携手河梁,归心望断风沙眼。斑骓遗恨老英雄,但惜深杯浅。


莫上新亭望远,怕负却、纶巾羽扇。天涯何处,一身遥寄,怎禁凄怨。

登太华山·东峰

东峰不可极,乃知造化尊。屹然鼎彝峙,势如虎豹蹲。


松气望蔚蓝,无人践霜根。巨灵拓太古,高掌谁能扪。


晨光没河汉,似有云车痕。阴风折秋花,吹落洗头盆。


蜷局念乡国,久客伤精魂。且复望虞渊,散发晞朝暾。

百字令 吊李月楼二尹殉难仙游

奇士犹龙,洵一时、变化风云莫测。放下花前吟咏笔,上马居然杀贼。


不厌卑官,籍酬壮志,襟抱谁能识。馀氛未扫,溪声流恨何极。


可似唐代睢阳,城孤援绝,莫展平戎策。事业休将成败论,孤注有人频掷。


梅岭风酸,枫亭月暗,过客增凄恻。如生原轸,定怀遗恨难释。

杨氏翛园

太仆佳公子,风流别墅开。神鸦犹护树,怪石已为灰。


地踞双湖胜,人称一代才。谁传猘免语,吟眺几徘回。

乱后由广陵之袁浦忽忽自春而秋尽矣作此志感

回首扬州剧可怜,萧条又是九秋天。琼花有恨迷残月,衰柳无情带晚烟。


乱世易增孤客感,穷途翻得好诗篇。家书寄到频惆怅,怕劝归人早着鞭。

登三台洞

一洞入山腹,一洞凌苍穹。宛转最高顶,缥缈悬虚空。


下压扬江水,上卓玉皇宫。俯首江山小,两腋挟天风。


三磴千百折,蚁穴出游龙。金陵在何处,一气连溟濛。


蜀江万里来,吴地一线中。浦口九龙山,帆片如飞蓬。


江上八卦洲,点点覆青枫。仪真与六合,目尽不可穷。


咫尺燕子矶,呼吸天可通。栏杆落鸟背,平视太阳红。


长啸下高阁,放棹大江东。

舟中

晴日动林皋,渔人荡轻橹。扁舟随意放,岩花齐欲吐。


村疏烟火稀,山深树石古。远望列群峰,一一青可数。

题石屏诗钞

南宋百年变风雅,诗格江湖日趋下。大中元和尽伪体,神头鬼面非作者。


湖海人豪推石屏,晚出意气吞九溟。渭南西山竞把臂,眼中宁复知四灵。


新篇往往妙天趣,山外青山渡旁渡。乌盐白纻弥清新,乐府海内争传播。


平生不屑李蔡侯,快意日作龙门游。朝从瓯闽历吴会,暮出玉山梦罗浮。


声名所至尽倒屣,门有孟公一座起。酒酣落笔公卿间,有如三峡惊湍驶。


白头阔扁年复年,青袍单舸还平泉。当时不少酬碑绢,归来仍缺买山钱。


海堧一路回残照,桕林落叶过凭吊。北栅记刻江湖诗,南塘剩祀相公庙。


名高自古受玷伤,新缣旧素谁致详。南村升庵好剿说,庶几识者为表章。

哭巢梧仲先生八首 其六

草玄亭上生春草,投阁何如返故山。当日从容辞伪职,怕留清议在人间。

再叠台江杂咏原韵 其七

土田不粪便滋荣,百谷从教未识名。一雨似秋三节夏,四时皆穫半年耕。


人非土著翻成庶,食有馀粮到处盈。却恨摴蒲成夙疾,窃花儿女说风情。

烛影摇红 丰台看芍药

流转韶光,早红药翻阶时节。名花盛处说丰台,竟游人如织。


因见和风丽日。也乘闲、兴寻芳陌。看来铺锦,望去蒸云,花光欲滴。


羡杀轻盈,嫣红嫩紫同娇白。梭巡小步绕雕栏,衣袂幽香袭。


随宦喜依亲膝。得□高、赏春城色。故园此际,绮阁纷披,还堪遥忆。

留客住 鹧鸪

镇相对。伴夕阳、无边野色,荒茅乱竹,是处蛮天黏水。


行人已自肠断,何况花落声声啼更起。笮桥半渡,便等閒,湿了那时衣袂。


飞去矣。倚槛谁家,两峰低翠。懊恼年年,还住桂江归未。


忍向木棉枝上,听到春深,晓风残梦里。翻怜朋鸟,任栖烟、和雨不曾分背。

送栗亭汪君归新安

禹穴空濛濛,溟渤恣遐瞩。携手蒲帆前,潇洒阅朓朒。


天风吹紫涛,扶桑朝一沐。人生辕下驹,局蹐二毛秃。


此行既超越,所遇尽敦笃。故人气谊真,此道托空谷。


石溜蕉花红,渚白菖蒲绿。客中看客归,胡以慰幽独。


养亲三亩园,定省疏半菽。寄君双羽翰,中心若转毂。


淼淼江云驰,片片归茅屋。

江南春柳词七十二首 其十三

似恨东风不展眉。东风叵耐尽情吹。吹眠吹起还吹落,瘦杀临春千万枝。

升庵先生读书处

旧址高峣在,登堂见古人。两朝三大礼,万里一孤臣。


其雨朝阳怨,言归岁暮身。经年离别泪,到此欲沾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