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清代的诗集64714条

樊山有诗留别同社索和与乙庵同次原韵 其二

盟主风骚上将坛,朋簪频盍笋皮冠。逍遥岂待培鹏背,造化奚为弄鼠肝。


别意去随江水尽,无心出作岫云看。掉头巢父归应早,东海珊瑚拂钓竿。

复林至

昔与高仲武,孤踪相往来。人推江表俊,曲和郢中哀。


吾道存鞿靷,斯文拨草莱。三年重握手,蓬藋一时开。

六月初二日,圆明园引见,口占纪恩四首 其三

禁柳斜斜露未乾,从容引退听和鸾。回瞻御气瑶台迥,叨沐恩波太液宽。


银汉几层悬镜朗,玉壶一片置身寒。最宜到此忘炎热,月地云阶仔细看。

挽王蔗芗明四首 其二

入门于邑泪潸然,执手尪羸木榻前。往事谈来聊草草,拊膺郁处尚填填。


已教吴质长愁老,更使崔骃一病绵。转眼星辰成永诀,秋风秋雨苦啼鹃。

虞忠肃祠

毡帐如云甲光黑,饮马完颜至江北。六州连弃两淮墟,半壁江东死灰色。


雍公仓卒来犒师,零星三五残兵随。勤王一呼草间集,督军不来来亦迟。


万八千人同一泣,卓然大阵如山立。海陵走死贼臣诛,顺昌以来无此捷。


降旗斫倒十丈长,六飞安稳回建康。此时长驱有八可,以笏画地言琅琅。


不可与言言不必,肯复中原岂今日?五路烽烟百战平,二巴门户崇朝失。


即今青史尚馀悲,即今战处留荒祠。寒芦半没杨林口,白浪犹冲采石矶。


江淮制置亦人杰,下流观望何无策?再造居然赖此人,不是儒生敢轻敌!


肃爽须眉一代雄,谁令遗骨老蚕丛?招魂纵有归来日,应在吴山第一峰。

问渡

道逢渔父来,指点停舟处。只在小桥边,风吹著溪树。

问水亭

剩有狂奴占寂寥,烟中舟子自相招。放舟今夜谁边宿?只向水香多处摇。

七夕怀容甫游采石 其二

翘首千秋作赋才,青山迢递水潆洄。夜深倘有横江鹤,好讯山东李白来。

醉醒

梦里微闻薝卜香,觉时一枕绿云凉。夜来忘却掩扉卧,落月二峰阴上床。

新安滩

一滩复一滩,一滩高十丈。


三百六十滩,新安在天上。

书尚书古文孔传后

鲁恭王坏孔子宅,丝竹之音出四壁。中有古文维《尚书》,安国得之如拱璧。


奏朝拟请立学官,巫蛊事起遂中格。公孙嗣位耽名律,博陆不学遗经籍。


升平尚亡三箧书,况值渐台兵火迫。张霸伪篇纷然淆,七纬书尤声赫赩。


白水真人亦好谶,明章后始垂典册。马郑大儒皆读纬,谁从孔壁探旧策。


高密未观真古文,遇所引书皆注逸。典宝鸠方赝鼎陈,汩作九共争指摘。


何人私获安国书,匹夫怀璧深藏匿。永嘉之乱戎车逼,浮江遂逐五马迹。


斯文天道呵护深,先圣神灵永珍锡。至宝谁呈喜璧全,豫章内史梅名赜。


黑白辨矣定一尊,《释文》《正义》确不易。六朝以来无间然,千余年人心帖怿。


刘氏知几著《史通》,亦为古文并赤帜。帝王之道本于心,中多二帝派传嫡。


岂惟渊云梦未窥,董贾犹为户外客。何物小儒作疏证,邪辞欲夺谈经席。


毛氏亦好诋前贤,《仪礼》妄思辞而辟。说《诗》斥《序》考亭功,毛力攻朱如劲敌。


独为此书树屏藩,十目罗罗应纪绩。

采莲曲和刘君曼四首 其三

为郎打桨来,心苦比莲子。郎如嫌苦口,苦到郎心里。

水调歌头 为程晓山题照

尺幅谁图写,块礧寄其胸。超然与物,无忤绰有阮嵇风。


讵识渭滨严濑,多少文经武纬,只在卷舒中。暂尔谢尘网,分付白云封。


一溪水,千丈壁,万株松。烟波浩渺,收拾钓艇与诗筒。


莫问蚁王鹿逐,但看鸟婚花嫁,变态亦何穷。放眼乾坤大,海阔复天空。

天香 秋灯

灰烬银河,苔生雁足,汉宫旧制谁见。照破秋心,抛残烛泪,最怕黄昏庭院。


长门雁过。多分是、不胜清怨。记否巴山同话,西窗那回曾剪。


幽闺夜阑人远。只影儿、与伊相伴。挑落金虫红粟,钗头犹颤。


听尽梧桐疏雨。正斜倚、熏笼梦处断。帘罅风来,一星微闪。

望湖亭晚眺

独立感寥廓,那堪又送秋。寒风送山谷,猎火上城楼。


辽海荒边备,孤亭回暮愁。谁家江上月,夜夜大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