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魏晋的诗集3414条

橐驼

驼惟奇畜,肉鞍是被。迅鹜流沙,显功绝地。潜识泉源,微乎其智。

咏怀八十二首·其三十二

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齐景升丘山,涕泗纷交流。


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


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


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


渔父知世患,乘流泛轻舟。

诗 其二

峥嵘激清崖,蒙笼阴岩岫。咀嚼延六气,俯仰以九周。

运命论

  夫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故运之将隆,必生圣明之君。圣明之君,必有忠贤之臣。其所以相遇也,不求而自合;其所以相亲也,不介而自亲。唱之而必和,谋之而必从,道德玄同,曲折合符,得失不能疑其志,谗构不能离其交,然后得成功也。其所以得然者,岂徒人事哉?授之者天也,告之者神也,成之者运也。


  夫黄河清而圣人生,里社鸣而圣人出,群龙见而圣人用。故伊尹,有莘氏之媵臣也,而阿衡于商。太公,渭滨之贱老也,而尚父于周。百里奚在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不才于虞而才于秦也。张良受黄石之符,诵三略之说,以游于群雄,其言也,如以水投石,莫之受也;及其遭汉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非张良之拙说于陈项,而巧言于沛公也。然则张良之言一也,不识其所以合离?合离之由,神明之道也。故彼四贤者,名载于箓图,事应乎天人,其可格之贤愚哉?孔子曰:“清明在躬,气志如神。嗜欲将至,有开必先。天降时雨,山川出云。”诗云:“惟岳降神,生甫及申;惟申及甫,惟周之翰。”运命之谓也。


  岂惟兴主,乱亡者亦如之焉。幽王之惑褒女也,祅始于夏庭。曹伯阳之获公孙强也,征发于社宫。叔孙豹之昵竖牛也,祸成于庚宗。吉凶成败,各以数至。咸皆不求而自合,不介而自亲矣。昔者,圣人受命河洛曰:以文命者,七九而衰;以武兴者,六八而谋。及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故自幽厉之间,周道大坏,二霸之后,礼乐陵迟。文薄之弊,渐于灵景;辩诈之伪,成于七国。酷烈之极,积于亡秦;文章之贵,弃于汉祖。虽仲尼至圣,颜冉大贤,揖让于规矩之内,訚訚于洙、泗之上,不能遏其端;孟轲、孙卿体二希圣,从容正道,不能维其末,天下卒至于溺而不可援。


  夫以仲尼之才也,而器不周于鲁卫;以仲尼之辩也,而言不行于定哀;以仲尼之谦也,而见忌于子西;以仲尼之仁也,而取仇于桓魋;以仲尼之智也,而屈厄于陈蔡;以仲尼之行也,而招毁于叔孙。夫道足以济天下,而不得贵于人;言足以经万世,而不见信于时;行足以应神明,而不能弥纶于俗;应聘七十国,而不一获其主;驱骤于蛮夏之域,屈辱于公卿之门,其不遇也如此。及其孙子思,希圣备体,而未之至,封己养高,势动人主。其所游历诸侯,莫不结驷而造门;虽造门犹有不得宾者焉。其徒子夏,升堂而未入于室者也。退老于家,魏文候师之,西河之人肃然归德,比之于夫子而莫敢间其言。故曰: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而后之君子,区区于一主,叹息于一朝。屈原以之沈湘,贾谊以之发愤,不亦过乎!


  然则圣人所以为圣者,盖在乎乐天知命矣。故遇之而不怨,居之而不疑也。其身可抑,而道不可屈;其位可排,而名不可夺。譬如水也,通之斯为川焉,塞之斯为渊焉,升之于云则雨施,沈之于地则土润。体清以洗物,不乱于浊;受浊以济物,不伤于清。是以圣人处穷达如一也。夫忠直之迕于主,独立之负于俗,理势然也。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监不远,覆车继轨。然而志士仁人,犹蹈之而弗悔,操之而弗失,何哉?将以遂志而成名也。求遂其志,而冒风波于险涂;求成其名,而历谤议于当时。彼所以处之,盖有算矣。子夏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故道之将行也,命之将贵也,则伊尹吕尚之兴于商周,百里子房之用于秦汉,不求而自得,不徼而自遇矣。道之将废也,命之将贱也,岂独君子耻之而弗为乎?盖亦知为之而弗得矣。


  凡希世苟合之士,蘧蒢戚之人,俛仰尊贵之颜,逶迤势利之间,意无是非,赞之如流;言无可否,应之如响。以窥看为精神,以向背为变通。势之所集,从之如归市;势之所去,弃之如脱遗。其言曰:名与身孰亲也?得与失孰贤也?荣与辱孰珍也?故遂絜其衣服,矜其车徒,冒其货贿,淫其声色,脉脉然自以为得矣。盖见龙逢、比干之亡其身,而不惟飞廉、恶来之灭其族也。盖知伍子胥之属镂于吴,而不戒费无忌之诛夷于楚也。盖讥汲黯之白首于主爵,而不惩张汤牛车之祸也。盖笑萧望之跋踬于前,而不惧石显之绞缢于后也。故夫达者之筭也,亦各有尽矣。


  曰:凡人之所以奔竞于富贵,何为者哉?若夫立德必须贵乎?则幽厉之为天子,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必须势乎?则王莽、董贤之为三公,不如杨雄、仲舒之阒其门也。必须富乎?则齐景之千驷,不如颜回、原宪之约其身也。其为实乎?则执杓而饮河者,不过满腹;弃室而洒雨者,不过濡身;过此以往,弗能受也。其为名乎?则善恶书于史册,毁誉流于千载;赏罚悬于天道,吉凶灼乎鬼神,固可畏也。将以娱耳目、乐心意乎?譬命驾而游五都之市,则天下之货毕陈矣。褰裳而涉汶阳之丘,则天下之稼如云矣。椎紒而守敖庾、海陵之仓,则山坻之积在前矣。扱衽而登钟山、蓝田之上,则夜光玙璠之珍可观矣。夫如是也,为物甚众,为己甚寡,不爱其身,而啬其神。风惊尘起,散而不止。六疾待其前,五刑随其后。利害生其左,攻夺出其右,而自以为见身名之亲疏,分荣辱之客主哉。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正人曰义。故古之王者,盖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也。古之仕者,盖以官行其义,不以利冒其官也。古之君子,盖耻得之而弗能治也,不耻能治而弗得也。原乎天人之性,核乎邪正之分,权乎祸福之门,终乎荣辱之算,其昭然矣。故君子舍彼取此。若夫出处不违其时,默语不失其人,天动星回而辰极犹居其所,玑旋轮转,而衡轴犹执其中,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贻厥孙谋,以燕翼子者,昔吾先友,尝从事于斯矣。

与王胡之诗

鲜冰玉凝,遇阳则消。素雪珠丽,洁不崇朝。膏以朗煎,兰由芳凋。


哲人悟之,和任不摽。外不寄傲,内润琼瑶。如彼潜鸿,拂羽雪霄。


内润伊何,亹亹仁通。拂羽伊何,高栖梧桐。颉颃应木,婉转蛇龙。


我虽异迹,及尔齐踪。思乐神崖,悟言机峰。


绣云绮构,丹霞增辉。濛泛仰映,扶桑散蕤。吾贤领隽,迈俗凤飞。


含章秀起,坦步远遗。


余与仁友,不涂不笱。默匪岩穴,语无滞事。栎不辞社,周不骇吏。


纷动嚣翳,领之在识。会感者圆,妙得者意。我鉴其同,物睹其异。


往化转落,运萃勾芒。仁风虚降,与时抑扬。兰栖湛露,竹带素霜。


蕊点朱的,薰流清芳。触地舞雩,遇流濠梁。投纶同咏,褰褐俱翔。


朝乐朗日,啸歌丘林。夕玩望舒,入室鸣琴。五弦清激,南风披襟。


醇醪淬虑,微言洗心。幽畅得谁,在我赏音。

比目鱼

比目之鳞,别号王馀。虽有二片,实则一鱼。协不能密,离不为疏。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四

丹木生何许?乃在峚山阳。


黄花复朱实,食之寿命长。


白玉凝素液,瑾瑜发奇光。


岂伊君子宝,见重我轩黄。

赠建平太守李叔龙诗

弘道兴化,实在良守。悠悠建平,皇泽未流。朝选于众,乃子之授。


南荆注望,心乎克副。

定情诗

我出东门游,邂逅承清尘。
思君即幽房,侍寝执衣巾。
时无桑中契,迫此路侧人。
我既媚君姿,君亦悦我颜。
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
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
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
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
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
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
何以答欢忻?纨素三条裙。
何以结愁悲?白绢双中衣。
与我期何所?乃期东山隅。
日旰兮不来,谷风吹我襦。
远望无所见,涕泣起踟蹰。
与我期何所?乃期山南阳。
日中兮不来,飘风吹我裳。
逍遥莫谁睹,望君愁我肠。
与我期何所?乃期西山侧。
日夕兮不来,踯躅长叹息。
远望凉风至,俯仰正衣服。
与我期何所?乃期山北岑。
日暮兮不来,凄风吹我襟。
望君不能坐,悲苦愁我心。
爱身以何为,惜我华色时。
中情既款款,然后克密期。
褰衣蹑茂草,谓君不我欺。
厕此丑陋质,徙倚无所之。
自伤失所欲,泪下如连丝。

归园田居·其六

种苗在东皋,苗生满阡陌。


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


日暮巾柴车,路暗光已夕。


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


问君亦何为,百年会有役。


但愿桑麻成,蚕月得纺绩。


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

赠吴处玄诗

我受上命,来随临菑。与君子处,曾未盈期。见召本朝,驾言趣期。


群子重离,首命于时。饯我路隅,赠我嘉辞。既受德音,敢不答之。


余惟薄德,既局且鄙。见养贤侯,于今四祀。既庇西伯,永誓没齿。


今也被命,义在不俟。瞻恋我侯,又慕君子。行道迟迟,体逝情止。


岂无好爵,惧不我与。圣主受命,千载一遇。攀龙附凤,必在初举。


行矣去矣,别易会难。自强不息,人谁获安。愿子大夫,勉篑成山。


天休方至,万福尔臻。

饮酒·十一

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


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


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


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


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


裸葬何必恶,人当解意表。

金口渡江

两峰遥对峙,十里大江横。锁钥分南北,河山几战争。

晴云汉川树,初日武昌城。为访桓公柳,攀条别绪萦。

寒苦谣

惟立冬之初夜,天惨懔以降寒。霜皑皑怪被庭,冰溏瀩于井干。


草槭槭以疏叶,木萧萧以零残。松陨叶于翠条,竹摧柯于绿竿。

游仙诗十首 其三

邛疏练石髓,赤松漱水玉。凭烟眇封子,流浪挥玄俗。


崆峒临北户,昆吾眇南陆。层霄映紫芝,潜涧泛丹菊。


昆仑涌五河,八流萦地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