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魏晋的诗集3414条

赠从兄车骑诗

孤兽思故薮。离鸟悲旧林。
翩翩游宦子。辛苦谁为心。
仿佛谷水阳。婉娈昆山阴。
营魄怀兹土。精爽若飞沈。
寤寐靡安豫。愿言思所钦。
感彼归途艰。使我怨慕深。
安得忘归草。言树背与襟。
斯言岂虚作。思鸟有悲音。

答赵景猷诗

于铄赵生,载德相绍。挺此令嶷,素质皎皎。投迹清规,研思至道。

拟秋厉节,晞春振藻。

厉节伊何,如霜之荣。怀玉匿采,抱兰秘馨。藏器俟贾,潜秀养英。

海蓄其流,山积其壤。表崇望显,源深润广。仰惟我友,含光昧爽。

谁谓未章,今将宣朗。

守真良难,知德者鲜。贤不闷时,乐在为善。陟彼弥高,流川日远。

无忧不至,敦尔攸践。

道有夷险,遇有通否。骥不称力,士贵所履。识归要会,岂嫌涂轨。

苟非德义,于我糠秕。

泉竭龙逝,树茂鸟聚。郁彼北林,招其侪侣。嗟我孤根,枝叶胥胥。

岁寒靡托,远播江渚。

济济京华,俊乂并凑。悠悠遐裔,我独是赴。哀此离群,悲彼孤陋。

非无新好,人则惟旧。

义著往叶,分珍来裔。庶几与子,终兹不叙。岂如冬夏,寒暑易节。

斯诚既者,信不待誓。

实望嘉赠,披怀发中。直谅未闻,属致谦冲。投于幽谷,诫之已崇。

客过行云,虚其旋风。

导以水柔,示以火急。宽猛相济,孰能企及。古人难慕,洪流叵挹。

躯小裁博,余将焉袭。

翟氏载离,陈张终辱。交以时利,胡能不黩。窃怪吾子,自疑末俗。

愧以沙砾,何言金玉。

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

东南之美,曩惟延州。显允陆生,于今鲜俦。振鳞南海,濯翼清流。


婆娑翰林,容与坟丘。


玉以瑜润,随以光融。乃渐上京,羽仪储宫。玩尔清藻,味尔芳风。


泳之弥广,挹之弥冲。


昆山何有,有瑶有珉。及尔同僚,具惟近臣。予涉素秋,子登青春。


愧无老成,厕彼日新。


祁祁大邦,惟桑惟梓。穆穆伊人,南国之纪。帝曰尔谐,惟王卿士。


俯楼从命,奚恤奚喜。


我车既巾,我马既秣。星陈夙驾,载脂载辖。婉娈二宫,徘徊殿闼。


醪澄莫飨,孰慰饥渴。


昔子忝私,贻我蕙兰。今子徂东,何以赠旃。寸晷惟宝,岂无玙璠。


彼美陆生,可与晤言。

百一诗 十三

大魏承衰弊。


复欲密其罗。


蚍蜉犹见得。


何云鳅与虾。


狴犴既已备。


歘复置黄沙。

野田黄雀行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对酒

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


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礼让,民无所争讼。


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


斑白不负载。


雨泽如此,百谷用成。


却走马,以粪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


子养有若父与兄。


犯礼法,轻重随其刑。


路无拾遗之私。


囹圄空虚,冬节不断。


人耄耋,皆得以寿终。


恩德广及草木昆虫。

櫂歌行

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嘉。
元吉降初巳。濯秽游黄河。
龙舟浮鹢首。羽旗垂藻葩。
乘风宣飞景。逍遥戏中波。
名讴激清唱。榜人纵櫂歌。
投纶沈洪川。飞缴入紫霞。

听琴

拂尘开按匣,何事独颦眉。古调俗不乐,正声君自知。

青青河边草篇

青青河边草,悠悠万里道。划生在春时,远道还有期。


春至草不生,期尽欢无声。感物怀思心,梦想发中情。


梦君如鸳鸯,比翼云间翔。既觉寂无见,旷如参与商。


梦君结同心,比翼游北林。既觉寂无见,旷如商与参。


河洛自用固,不如中岳安。回流不及返,浮云往自还。


悲风动思心,悠悠谁知者。悬景无停居,忽如驰驷马。


倾耳怀音响,转目泪双堕。生存无会期,要君黄泉下。

诗 其四

左揽又翠羁,右抚犀象鞍。

赠王彪之诗

长杨荫清沼,游鱼戏绿波。

歌三首 其一

金刀治世后遂苦。帝王昏乱天神怒。灾异屡见戒人主。


三分二叛失州土。三王九江一在吴。馀悉稚小早少孤。


一国二主天所驱。

长歌行

逝矣经天日,悲哉带地川。
寸阴无停晷,尺波岂徒旋。
年往迅劲矢,时来亮急弦。
远期鲜克及,盈数固希全。
容华夙夜零,体泽坐自捐。
兹物苟难停,吾寿安得延。
俛仰逝将过,倏忽几何间。
慷慨亦焉诉,天道良自然。
但恨功名薄,竹帛无所宣。
迨及岁未暮,长歌乘我闲。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

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
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
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己缅。
鸟弄欢新节,泠风送馀善。
寒竹被荒蹊,地为罕人远;
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复返。
即理愧通识,所保讵乃浅。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与吴质书

二月三日,丕白。岁月易得,别来行复四年。三年不见,《东山》犹叹其远,况乃过之,思何可支!虽书疏往返,未足解其劳结。

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谓百年己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观其姓名,已为鬼录。追思昔游,犹在心目,而此诸子,化为粪壤,可复道哉?

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著《中论》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词义典雅,足传于后,此子为不朽矣。德琏常斐然有述作之意,其才学足以著书,美志不遂,良可痛惜。间者历览诸子之文,对之抆泪,既痛逝者,行自念也。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公干有逸气,但未遒耳;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仲宣独自善于辞赋,惜其体弱,不足起其文,至于所善,古人无以远过。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儁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后生可畏,来者难诬,然恐吾与足下不及见也。

年行已长大,所怀万端,时有所虑,至通夜不瞑,志意何时复类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头耳。光武言:"年三十余,在兵中十岁,所更非一。"吾德不及之,而年与之齐矣。以犬羊之质,服虎豹之文,无众星之明,假日月之光,动见瞻观,何时易乎?恐永不复得为昔日游也。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顷何以自娱?颇复有所述造不?东望於邑,裁书叙心。丕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