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先秦的诗集1167条

国殇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子魂魄兮 一作:魂魄毅兮)

天问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明明暗暗,惟时何为?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斡维焉系,天极焉加?


八柱何当,东南何亏?


九天之际,安放安属?


隅隈多有,谁知其数?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出自汤谷,次于蒙汜。


自明及晦,所行几里?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


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


伯强何处?惠气安在?


何阖而晦?何开而明?


角宿未旦,曜灵安藏?


不任汩鸿,师何以尚之?


佥曰“何忧,何不课而行之?”


鸱龟曳衔,鲧何听焉?


顺欲成功,帝何刑焉?


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


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


纂就前绪,遂成考功。


何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


洪泉极深,何以窴之?


地方九则,何以坟之?


河海应龙?何尽何历?


鲧何所营?禹何所成?


康回冯怒,墬何故以东南倾?


九州安错?川谷何洿?


东流不溢,孰知其故?


东西南北,其修孰多?


南北顺椭,其衍几何?


昆仑悬圃,其尻安在?


增城九重,其高几里?


四方之门,其谁从焉?


西北辟启,何气通焉?


日安不到?烛龙何照?


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


何所冬暖?何所夏寒?


焉有石林?何兽能言?


焉有虬龙,负熊以游?


雄虺九首,鯈忽焉在?


何所不死?长人何守?


靡蓱九衢,枲华安居?


灵蛇吞象,厥大何如?


黑水玄趾,三危安在?


延年不死,寿何所止?


鲮鱼何所?鬿堆焉处?


羿焉彃日?乌焉解羽?


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


焉得彼嵞山女,而通之於台桑?


闵妃匹合,厥身是继。


胡维嗜不同味,而快鼌饱?


启代益作后,卒然离蠥。


何启惟忧,而能拘是达?


皆归射鞫,而无害厥躬。


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


启棘宾商,《九辨》《九歌》。


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


帝降夷羿,革孽夏民。


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


冯珧利决,封豨是射。


何献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


浞娶纯狐,眩妻爰谋。


何羿之射革,而交吞揆之?


阻穷西征,岩何越焉?


化而为黄熊,巫何活焉?


咸播秬黍,莆雚是营。


何由并投,而鲧疾修盈?


白蜺婴茀,胡为此堂?


安得夫良药,不能固臧?


天式从横,阳离爰死。


大鸟何鸣,夫焉丧厥体?


蓱号起雨,何以兴之?


撰体协胁,鹿何膺之?


鳌戴山抃,何以安之?


释舟陵行,何之迁之?


惟浇在户,何求于嫂?


何少康逐犬,而颠陨厥首?


女歧缝裳,而馆同爰止。


何颠易厥首,而亲以逢殆?


汤谋易旅,何以厚之?


覆舟斟寻,何道取之?


桀伐蒙山,何所得焉?


妺嬉何肆,汤何殛焉?


舜闵在家,父何以鳏?


尧不姚告,二女何亲?


厥萌在初,何所亿焉?


璜台十成,谁所极焉?


登立为帝,孰道尚之?


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舜服厥弟,终然为害。


何肆犬豕,而厥身不危败?


吴获迄古,南岳是止。


孰期去斯,得两男子?


缘鹄饰玉,后帝是飨。


何承谋夏桀,终以灭丧?


帝乃降观,下逢伊挚。


何条放致罚,而黎服大说?


简狄在台,喾何宜?


玄鸟致贻,女何喜?


该秉季德,厥父是臧。


胡终弊于有扈,牧夫牛羊?


干协时舞,何以怀之?


平胁曼肤,何以肥之?


有扈牧竖,云何而逢?


击床先出,其命何从?


恒秉季德,焉得夫朴牛?


何往营班禄,不但还来?


昏微循迹,有狄不宁。


何繁鸟萃棘,负子肆情?


眩弟并淫,危害厥兄。


何变化以作诈,而后嗣逢长?


成汤东巡,有莘爰极。


何乞彼小臣,而吉妃是得?


水滨之木,得彼小子。


夫何恶之,媵有莘之妇?


汤出重泉,夫何辠尤?


不胜心伐帝,夫谁使挑之?


会朝争盟,何践吾期?


苍鸟群飞,孰使萃之?


列击纣躬,叔旦不嘉。


何亲揆发足,周之命以咨嗟?


授殷天下,其位安施?


反成乃亡,其罪伊何?


争遣伐器,何以行之?


并驱击翼,何以将之?


昭后成游,南土爰底。


厥利惟何,逢彼白雉?


穆王巧梅,夫何为周流?


环理天下,夫何索求?


妖夫曳炫,何号于市?


周幽谁诛?焉得夫褒姒?


天命反侧,何罚何佑?


齐桓九会,卒然身杀。


彼王纣之躬,孰使乱惑?


何恶辅弼,谗谄是服?


比干何逆,而抑沈之?


雷开阿顺,而赐封之?


何圣人之一德,卒其异方?


梅伯受醢,箕子详狂?


稷维元子,帝何竺之?


投之于冰上,鸟何燠之?


何冯弓挟矢,殊能将之?


既惊帝切激,何逢长之?


伯昌号衰,秉鞭作牧。


何令彻彼岐社,命有殷国?


迁藏就岐,何能依?


殷有惑妇,何所讥?


受赐兹醢,西伯上告。


何亲就上帝罚,殷之命以不救?


师望在肆,昌何识?


鼓刀扬声,后何喜?


武发杀殷,何所悒?


载尸集战,何所急?


伯林雉经,维其何故?


何感天抑墬,夫谁畏惧?


皇天集命,惟何戒之?


受礼天下,又使至代之?


初汤臣挚,后兹承辅。


何卒官汤,尊食宗绪?


勋阖梦生,少离散亡。


何壮武历,能流厥严?


彭铿斟雉,帝何飨?


受寿永多,夫何久长?


中央共牧,后何怒?


蜂蛾微命,力何固?


惊女采薇,鹿何佑?


北至回水,萃何喜?


兄有噬犬,弟何欲?


易之以百两,卒无禄?


薄暮雷电,归何忧?


厥严不奉,帝何求?


伏匿穴处,爰何云?


荆勋作师,夫何长?


悟过改更,我又何言?


吴光争国,久余是胜。


何环穿自闾社丘陵,爰出子文?


吾告堵敖以不长。


何试上自予,忠名弥彰?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涉江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被明月兮佩宝璐。
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
与日月兮同光。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
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
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
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
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
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
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
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
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
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乱曰:鸾鸟凤皇,日以远兮。
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阴阳易位,时不当兮。
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

秦晋崤之战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肴。肴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故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肴,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引逸诗

翘翘车乘。
招我以弓。
岂不欲往。
畏我友朋。
我无所监。
夏后及商。
用乱之故。
民卒流亡。
俟河之清。
人寿几何。
兆云询多。
职竞作罗。
虽有丝麻。
无弃管蒯。
虽有姬姜。
无弃蕉萃。
凡百君子。
莫不代匮。
周道挺挺。
我心扃扃。
讲事不令。
集人来定。
礼义不愆。
何恤于人言。
淑慎尔止。
无载尔伪。

采薇歌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
我适安归矣。
吁嗟徂兮命之衰矣。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九歌·大司命

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
令飘风兮先驱,使涷雨兮洒尘。
君回翔兮㠯下,逾空桑兮从女。
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
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
吾与君兮齐速,导帝之兮九坑。
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
壹阴兮壹阳,众莫知兮余所为。
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
老冉冉兮既极,不寖近兮愈疏。
乘龙兮辚辚,高驼兮冲天。
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
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
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可为?

离骚(节选)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小雅·楚茨

楚楚者茨,言抽其棘。自昔何为,我艺黍稷。我黍与与,我稷翼翼。


我仓既盈,我庾维亿。以为酒食,以享以祀。以妥以侑,以介景福。


济济跄跄,絜尔牛羊,以往烝尝。或剥或亨,或肆或将。


祝祭于祊,祀事孔明。先祖是皇,神保是飨。孝孙有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执爨踖踖,为俎孔硕。或燔或炙,君妇莫莫。为豆孔庶,为宾为客。


献酬交错,礼仪卒度,笑语卒获。神保是格,报以介福,万寿攸酢。


我孔熯矣,式礼莫愆。工祝致告,徂赉孝孙。苾芬孝祀,神嗜饮食。


卜尔百福,如畿如式。既齐既稷,既匡既敕。永锡尔极,时万时亿。


礼仪既备,钟鼓既戒。孝孙徂位,工祝致告。神具醉止,皇尸载起。


钟鼓送尸,神保聿归。诸宰君妇,废彻不迟。诸父兄弟,备言燕私。


乐具入奏,以绥后禄。尔肴既将,莫怨具庆。既醉既饱,小大稽首。


神嗜饮食,使君寿考。孔惠孔时,维其尽之。子子孙孙,勿替引之。

矛与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 , 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 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 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image.png

展喜犒师

  夏,齐孝公伐我北鄙。

  公使展喜犒师、使受命于展禽、齐侯未入竟、展喜从之, 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齐侯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齐侯曰:“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 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 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及君即位,诸侯 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敝邑用是不敢保聚、曰:‘岂其嗣世 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而不恐。”齐侯乃还。

臧僖伯谏观鱼

  春,公将如棠观鱼者。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鸟兽之肉不登于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君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公曰:“吾将略地焉。”遂往,陈鱼而观之。僖伯称疾不从。


  书曰:“公矢鱼与棠。”非礼也,且言远地也。

白云谣

白云在天,丘陵自出。


道里悠远,山川间之。


将子无死,尚复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