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阮公啸台

荒台森荆杞,蒙笼无上路。传是古人迹,阮公长啸处。


至今清风来,时时动林树。逝者共已远,升攀想遗趣。


静然荒榛门,久之若有悟。灵光未歇灭,千载知仰慕。

王师渡汉水经襄阳

导漾疏源远,归海会流长。延波接荆梦,通望迩沮漳。


高岸沉碑影,曲溆丽珠光。云昏翠岛没,水广素涛扬。


阅川已多叹,遐睇几增伤。临溪犹驻马,望岘欲沾裳。


乔木下寒叶,亭林落晓霜。山公不可遇,谁与访高阳。

游褒禅山记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阖夜惊飙落树巢,平明沟瓦渐迷坳。鍪函静听来千骑,圭璧遥知委四郊。


再白呈祥矜大稔,积阴嘘气遏方苞。池边废沼邀閒立,乍合冰澌怯杖敲。

晦堂宝觉真赞

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是为极则。胡来胡现,汉来汉现。


随所运用,莫非方便。在迩求远,知深昧浅。头上安头,以口为眼。


以相而现,略无异同。一有所扣,则犹撞钟。缘不我契,漫尔形容。


稽首导师,如日方中。

挽胡通判

胡公家学本中庸,挺挺云来有祖风。


但得年皆余八十,何妨位不至三公。


方期束帛迎申老,忽举空衣葬葛洪。


江左只今推甲族,庆源衮衮自无穷。

竹林七贤

赏静偏怜竹,宜人况有林。七贤同远趣,千载有遗音。


避俗来深处,披衣卧绿阴。玉人三四辈,风箨短长吟。


翠入刘伶酒,声随叔夜琴。溪干唐六逸,先后许论心。

黄机先净慈庵

智周万有神逾净,忍极无生力更慈。认得青毡元旧物,大书深刻慰时思。

和吴思道韵寄郭德耘

乱后交游半不闻,天涯沦落始逢君。黔南可怪无驴养,冀北遂当空马群。


尚使高才淹管库,忽传佳句吐烟云。十年雠校金銮殿,依旧无毡似广文。

题天宁寺海月亭

昼潮夜汐大江东,江上东南宝刹雄。


饭了从容陪海月,禅余宴寂享松风。


主宾无间诸尘净,心目相忘万象空。


橙熟手香吟笔滑,余情渺在夕阳中。

次早再出

晨起候鸡鸣,我车催发轫。


列炬犯星微,衣襟蒙雾润。


将迎恐后期,奔走追前进。


拭面愧缁尘,垫巾怜雪鬓。


吾年已如此,世态何当徇。


曷不归去业,荣枯才一瞬。

莲花

淡淡红生细细香,半开人折寄山房。


只缘清净超尘垢,颇似风流压众芳。

横山堂三章

阳羡之水兮湍喧豗,砅崖转石兮万壑殷雷。


濑浅浅兮忽如泻,畦碧绣兮溪罨画。


横山老人兮乐天无忧,聊临睨兮夷犹。


擥芳茝兮大薄,搴杜若兮汀洲。


摹写兮宝唾传,悲壮兮又双琐。


沐发兮何必咸池,濯吾缨兮水之湄。


乘月兮何必牛渚,系吾舟兮水之浦。


吾之舟兮万斛有余,凌阳侯兮狎灵胥。


百尺揭兮帆席举,撇旋捎濆兮无险阻。


傅说骑箕兮不可攀,留此舟兮横山。

过秀野亭观赵昌花

牡丹酴醾送春归,南风亦复吹戎葵。


青女不瘦芙蓉肌,雪中山茶火争辉。


此开彼落相背驰,安得坐隅皆见之。


剑南老人来解衣,好手不免如徐熙。


萧然四幅十二枝,规模一出众史卑。


妙处天授非人为,右军字画少陵诗。


后来纵好难并驰,传观左右识者谁。


爱画入骨一痴,惜哉不犹坡谷题。


何妨扰扰俗眼疑,秀野前后花成帷,


按图求之君自知。

戏题

曾是去年赏春日,春光过了又逡巡。却是去年春自去,我心依旧去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