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字义
- 同“肱”。《説文•又部》:“厶,古文厷。”段玉裁注:“象曲肱。”《集韻•登韻》:“厷,古作厶。或作肱。”
英文翻译
详细解释
常用词组
國語辭典
康熙字典
【未集下】【肉】肱·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4
〔古文〕?厷
?【廣韻】古弘切【集韻】姑弘切,
?音䡌。臂上也。【正韻】臂幹。【書·臯陶謨】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詩·小雅】麾之以肱【傳】肱,臂也。
又國名。【山海經】奇肱之國,其人一臂三目,有隂有陽,乗文馬。
又人名。【左傳·襄二十二年】鄭公孫黑肱。【史記·魯周公世家】子成公黑肱立。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
臂上也。从又,从古文。
厶,古文厷,象形。
肱,厷或从肉。古薨切
『說文解字注』
(厷)臂上也。臂,手上也。古假弓爲厷,二字古音同也。傳易者江東馯臂子弓。馯,姓。臂,名。子弓,字。名臂故字厷。左、榖梁邾黑肱,公羊作黑弓。鄭公孫黑肱,字伯張。則肱卽弓也。从又。从古文厷。小篆以厶太古,故加又。古薨切。六部。
(?)古文厷。象形。象曲肱。
(肱)左或从肉。今皆作此。
音韵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