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山夾著的水道(多用作地名)。如:三峽;巫峽;三門峽。《文選•左思〈蜀都賦〉》:“經三峽之峥嶸。”
- 指兩山之間。如:峽谷。《淮南子•原道》:“逍遥于廣澤之中,而仿洋于山峽之旁。”
- 同“陝”。狹隘。《集韻•洽韻》:“陝,《説文》:‘隘也。’或作峽。”
英语 gorge, strait, ravine; isthmus
德语 Schlucht (S)
法语 gorge (montagne)
詳細字義
◎ 峽
峽 xiá
名
(1) (形聲。從山,夾聲。本義:兩山夾水處)
(2) 同本義 [gorge]
仿洋于山峽之旁。——《淮南子·原道》。注:「兩山之間爲峽。」
峽裏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雲山。——王維《桃源行》
仍下峽路。——《徐霞客遊記·遊黃山記》
從峽度棧以上。
又如:峽口(峽谷之口);峽路(峽谷中的道路或航道)。又特指長江三峽
桓公( 溫)入峽,絕壁天懸,騰波迅急。——《世說新語》
又如:峽口(指西陵峽口);峽江(長江自奉節縣瞿塘峽以下,至湖北宜昌一段)
(3) 形容詞。狹窄 [narrow]
邃岸天高,空谷幽深,澗道之峽,車不方軌,號曰天險。——《水經注》
常用詞組
兩山所夾的狹長水道。多用於地名。如:「三峽」、「巫峽」、「瞿塘峽」。唐·杜甫〈季秋蘇五弟纓江樓夜宴崔十二評事韋少府姪〉詩三首之一:「峽險江驚急,樓高月迥明。」
兩山之間。如:「巴拿馬地峽」。《淮南子·原道》:「逍遙于廣澤之中,而仿洋于山峽之旁。」唐·王維〈桃源行〉:「峽裡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雲山。」
陸塊之間的狹長海道。如:「臺灣海峽」、「英吉利海峽」、「直布羅陀海峽」。
【廣韻】侯夾切【集韻】【韻會】轄夾切【正韻】胡夾切,?音洽。【廣韻】巫峽,山名。蜀楚之交,山有三峽。【左思·蜀都賦】經三峽之崢嶸。【註】三峽在巴東永安縣,謂西陵峽,歸鄕峽,巫峽也。【盛弘之荆州記】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無斷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非亭午不見日月。
又州名。秦將白起攻楚,燒夷陵,卽其地。魏武於此置臨江郡。後魏爲拓州,取開拓之義。周以其居三峽之口,因曰峽州。
又山峭夾水,亦曰峽。見前岬字註。 【集韻】本作陜。或作陿。
隘也。从?夾聲。矦夾切〖注〗臣鉉等曰:今俗从山,非是。
(陜)隘也。从?夾聲。侯夾切。八部。俗作陿、峽、狹。
国际音标 ɕiĄ˧˥ 唐代读音 *hæp日语读音 HAZAMA韩语罗马 HYEP现代韩语 협越南语 giáp
客家话 [客英字典] hiap8 [客语拼音字汇] kiab6 [梅县腔] kiap8 [宝安腔] hiap8 kiap8 [东莞腔] kiap8 [海陆腔] hiap8 giap7 [陆丰腔] hiap8 [台湾四县腔] hiap8 giap7粤语 haap6潮州话 giab4(kiap) hab8(hâp) [澄海]giag4(kiak) hag8(hâk)
近代音 曉母 家麻韻 入聲作平聲 狎小空;中古音 匣母 洽韻 入聲 洽小韻 侯夾切 二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匣母 怗部 ;王力系统:匣母 葉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