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háo]
部首 总笔画 11
笔顺 丶一丨フ一丶フノ一一フ
五笔86 YPTN
五笔86 YPEB
统一码 6BEB
基本字义
  1. 细长而尖的毛:~毛。~发()。~末(喻极微小的数量或部分)。丝~。
  2. 指毛笔:挥~。~素。
  3. 中国的秤或戥子上的提绳:头~。二~。
  4. 中国市制计量单位,十毫等于一厘(长度、地积、重量单位);一百平方毫等于一平方厘(面积单位)。
  5. 方言,货币单位,角、毛。
  6. 数量极少,一点儿(限用于否定式):~不费力。~无二致。
  7. 与某一物理量的单位连用时,表示该量的千分之一:~米(公制长度单位,“”的千分之一。)
英文翻译

英语 fine hair; measure of length

德语 Milli... (Math)​, feines Haar (S)​,tausendstel (S, Math)

法语 pas le (la)​ moindre,poil,pinceau,milli-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háo

〈名〉

(1) (毫为豪的俗字。形声。从毛,高省声。本义:长而尖的毛)

(2) 同本义 [fine,long hair]

未成毫狗。——《尔雅·释畜》

又如:毫光(如毫毛的光芒 );毫芒(毫毛的细尖);毫黍(毫毛与黍粒。比喻极微小);毫眉(老年人的眉毛。因其毛长,故称)

(3) 毛笔的头部;毛笔 [writing brush]

又如:毫端(毛笔笔尖);毫笺(毛笔和精美的纸张);毫管(指毛笔);毫墨(笔和墨。借指文字、图画)

(4) 比喻极细小的东西,细微 [whit]

明足以察秋毫之之末。——《孟子·梁惠王上》

锐思于毫芒之内。——班固《答宾戏》

又如:毫分(比喻极细微);毫忽(一点点儿。十忽为丝,十丝为毫,十毫为厘);毫厘不爽(一点儿也不差);毫芥(比喻极细微的事物)

(5) 单位名 [hao]

(6) 长度单位,等于千分之一寸或1/30毫米

(7) 重量单位,等于千分之一钱或0.005克

(8) 〈方〉∶银元一角称为一毫 [a dime]

词性变化

háo

〈副〉

完全 [completely;absolutely;at all] ——与不、无连用在名词、动词前表示一点儿也不。如:毫无倦意;毫不足怪

háo

〈前缀〉

与某一物理量的单位连用,表示该量的千分之一 [milli-]

如:毫米;毫升

常用词组
毫安,毫巴,毫不,毫发,毫克,毫厘,毫毛,毫米,毫米汞柱,毫升,毫无顾忌,毫无二致,毫无疑问,毫针
國語辭典
  1. 細而尖的毛。《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

  2. 毛筆。如:「狼」。《紅樓夢·第八七回》:「便叫雪雁將外邊桌上筆硯拿來,濡墨揮,賦成四疊。」

  3. 公制中表示度、量、衡等單位的千分之一。如:「毫米」、「毫克」、「毫安培」。

  4. 秤或戥子桿上的提繩。為秤鉤或秤盤與秤錘間的支點。分頭毫、二毫、三毫。

  5. 俗稱輔幣一角為「一毫」。

  6. 姓。如漢代有毫康。

  1. 極小、極細微。漢·王充《論衡·案書》:「采毫毛之善,貶纖芥之惡。」

  1. 一點點。如:「毫不在意」、「毫無頭緒」、「毫不相干」。

康熙字典
【辰集下】【毛】毫·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7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刀切,音豪。長銳毛也。【老子·道德經】合抱之木,生於毫末。【前漢·鮑宣傳】有益毫毛。

又言物細曰秋毫,言毫至秋極纖細也。【孟子】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莊子·知北遊】秋毫爲小,待之成體。【前漢·高帝紀】沛公入關,秋毫無犯。

又【謝察微·算經】十絲曰毫,十毫曰釐。【禮·經解】差若毫釐,謬以千里。【晉書·虞預傳】毫釐之失。

又筆謂之毫。【陸機·文賦】或含毫而邈然。【唐書·劉知幾傳】每記事載言,則閣筆相視,含毫不斷。

又蘸筆曰濡毫,落筆曰揮毫。

又姓。漢毫康,封安陽侯。

又修毫,狗名。【西京雜記】李亨好馳駿狗,有修毫、釐睫、白望、靑曹之名。 【說文】作豪。籀文作毫。【正字通】毫、豪雖通,然《山海經》豪豬可借毫,孟子《豪傑》之士,《淮南子》智過百人謂之豪,當用豪,俗溷爲一,非。

又《姓譜》毫、豪分二姓。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

豕鬣如筆管者,出南郡。从㣇高聲。

?,籒文从豕。乎刀切〖注〗臣鉉等曰:今俗別作毫,非是。〖注〗又?

《說文解字注》

(?)?豕。鬣如筆管者。?字各本無,今補。?豕,豕名。西山經之豪彘,長楊赋之豪豬也。西山經曰:竹山有獸焉。其狀如豚而白毛,大如筓而黑端。郭云:貆豬也。能以脊上豪射物,按本是豕名。因其鬛如筆管,遂以名其鬛。凡言豪俊,豪毛,又皆引伸之義也。俗乃别豪俊字从豕,豪毛字从毛。出南郡,漢郡名。領江陵等縣十有八,今荊州府北至襄陽府境是其地。从㣇高聲。乎刀切。二部。


(?)篆文从豕。篆各本作籒。非是,今正。?爲籒文,則㣇爲古文。?,古文也。豪則小篆。改㣇从豕。以豪附?。此正以上附二之例。下文以豚附?,亦其類。孫強輩增竄玉篇,所據說文巳是誤本矣。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xɑu˧˥ 唐代读音 hɑu日语读音 SUKOSHI韩语罗马 HO现代韩语越南语 hào

客家话 [梅县腔] hau2 [陆丰腔] hau3 [客英字典] hau2 [台湾四县腔] ho2 hau2 [客语拼音字汇] hau2 ho2 [海陆腔] ho2 hau2 [宝安腔] hau2 [沙头角腔] hau2粤语 hou4潮州话 hau5

近代音 曉母 蕭豪韻 平聲陽 豪小空;中古音 匣母 豪韻 平聲 豪小韻 胡刀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匣母 豪部 ;王力系统:匣母 宵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