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guǎn]
部首 总笔画 12
笔顺 一一丨一丶丶フ丨フ一フ一
五笔86 GPNN
五笔86 GPNG
统一码 742F
基本字义

     ◎ 古代管乐器,用玉制成,像笛,六孔。

英文翻译

英语 a jade tube used as an instrument

法语 flûte de jade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guǎn

〈名〉

“管”。古乐器名。用玉制成,六孔,像笛 [an ancient musical instrument]

琯,古者玉琯以玉。——《说文》

西王母来献其白琯。——《大戴礼记·少间》注:“琯,所以候气。”

朱丝玉柱罗象筵,飞琯促弦舞少年。——梁武帝《白紵辞》

常用词组
國語辭典
  1. 以玉制成的管乐器。《说文解字·竹部》:「,古者管以玉。」南朝梁·武帝〈白纻辞〉二首之一:「朱丝玉柱罗象筵,飞促节舞少年。」

  1. 磨治金玉,使其光滑润泽。《集韵·去声·圂韵》:「,治金玉使莹曰。」

康熙字典
【午集上】【玉】琯·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8

【廣韻】古滿切【集韻】【韻會】【正韻】古緩切,?音䗆。【說文】本作管。如箎六孔,十二月之音,物開地牙,故謂之管。或从玉。古者琯以玉。【玉篇】舜以天德嗣堯,西王母來獻其白琯。【集韻】前零陵文學姓奚,於冷道舜祠下得笙玉琯,夫以玉作音,故神人以和,鳳皇來儀也。

又【廣韻】【集韻】?古困切,音睔。【廣韻】治金出光也。【集韻】治金玉使瑩曰琯。

又【集韻】古丸切,音官。石似玉。

又【五音集韻】古患切,音慣。貫玉飾也。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注』
古者管㠯玉。此句今正。舜之時。西王母來獻其白琯。見大戴禮、尙書大傳。前零陵文學姓奚。於泠道舜祠下得笙玉琯。見風俗通。孟康漢書注、宋書樂志皆云。漢章帝時。零陵文學奚景。於泠道舜祠下得笙白玉管。惟孟注無笙字。盧注大戴作明帝時。亦無笙字。夫㠯玉作音。故神人㠯和。鳳皇來儀也。風俗通同。从王。官聲。按此疑出後人用風俗通沾綴。許書衹當云古者管以玉。或从玉。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kuan˨˩˦ 韩语罗马 KWAN现代韩语

客家话 [海陆腔] gon3 kwan3 [客英字典] gwon3 [台湾四县腔] gon3 kwan3 [梅县腔] gwon3 [宝安腔] gon3 [客语拼音字汇] gon3 guon3粤语 gun2

近代音 見母 桓歡韻 上聲 館小空;中古音 見母 緩韻 上聲 管小韻 古滿切 一等 合口;見母 慁韻 去聲 睔小韻 古困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見母 寒部 ;王力系统:見母 元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