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nuó]
部首 总笔画 21
笔顺 ノ丨一丨丨一丨フ一一一ノ丶ノ丨丶一一一丨一
五笔86
五笔86
统一码 513A
基本字义
  1. 迎神賽會以樂舞驅逐疫鬼。《論語•鄉黨》:“鄉人儺,朝服而立于阼階。”
  2. 柔美的樣子。見“猗儺”條。
英文翻译

英语 rich

德语 Dämonenvertreibung (S)

法语 chasser les génies,délicat

详细解释

詳細字義

nuó

〈名〉

(1) (形聲。从人,難聲。本義:步行有節度)

(2) 同本義 [temperance;abstinence]

巧笑之儺,佩玉之儺。——《詩·衛風·竹竿》

(3) 指古迎神賽會 [an ancient festival to exorcise the devil causing any plague]

鄉人儺,朝服而立於阼階。(阼:古指東面的臺階。)——《論語·鄉黨》

又如:儺祓(驅除疫鬼,祓除災邪);儺逐(驅除疫鬼儀式中所唱的歌);儺鼓(驅除疫鬼儀式中敲擊的鼓聲)

常用詞組

常用词组
儺神,儺戲
國語辭典
  1. 迎神賽會以樂舞驅逐疫鬼。《論語·鄉黨》:「鄉人,朝服而立于阼階。」

  1. 柔美的樣子。參見「猗儺 」條。

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儺·康熙筆画:21 ·部外筆画:19

〔古文〕?【唐韻】諾何切【集韻】囊何切【正韻】奴何切,?音那。驅疫也。【禮·月令】季春命國難,九門磔攘,以畢春氣。仲秋天子乃難,以達秋氣。季冬命有司大難,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氣。【註】難與儺通。【博物志】漢舊史,儺立桃人葦索滄耳虎等。【通雅】漸耳,滄耳也。

又儺神凡十二,皆使之追惡凶。詳見【後漢·禮儀志】。

又猗儺,柔順貌。【詩·檜風】隰有萇楚,猗儺其枝。

又【小雅】隰桑有阿,其葉有難。【註】盛貌。

又【集韻】乃可切,音娜。【詩·衞風】佩玉之儺。【註】儺,行有度也。【毛詩·古音考】猗儺,音阿那。

又與旎那娜?通。【楚辭·九辯】紛旖?乎都房。【宋玉·高唐賦】猗旎豐沛。【張衡·南都賦】阿那蓊茸。【?思王·洛神賦】華容婀娜。音義?同。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

行人節也。从人難聲。《詩》曰:“佩玉之儺。”諾何切

『說文解字注』

(儺)行有節也。衞風竹竿曰:佩玉之儺。傳曰:儺,行有節度。按此字之本義也。其?疫字本作難,自假儺爲?疫字,而儺之本義廢矣。其曹風之猗儺,則說文之旖施也。从人難聲。諾何切。古本音葢在十四部。詩曰:佩玉之儺。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nuo˧˥ 日语读音 ONIYARAI韩语罗马 NA现代韩语

客家话 [海陆腔] no2 [梅县腔] no2 [台湾四县腔] no2 [客英字典] no2粤语 no4潮州话 娜窝5(挪)

近代音 泥母 歌戈韻 平聲陽 梛小空;中古音 泥母 歌韻 平聲 那小韻 諾何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泥母 歌部 ;王力系统:泥母 歌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