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部首 总笔画 20
笔顺 一丨フ一丨フノ一一一丶フ丶ノ丶丨フ丨丨一
五笔86
五笔86
统一码 250C9
基本字义
  1. 同“”。《龍龕手鑑•皿部》:“?,俗;盬,今。”
英文翻译
详细解释
常用词组
國語辭典
康熙字典
【午集中】【皿】?·康熙筆画:20 ·部外筆画:15

【字彙補】公苦切,音古。師也。不固也。

又【海篇心鏡】鹽也。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

河東鹽池。袤五十一里,廣七里,周百十六里。从鹽省,古聲。公户切

《說文解字注》

(盬)河東鹽池也。地理志:河東郡安邑,鹽池在西南。郡國志亦云:安邑有鹽池。左氏傳曰:郇瑕氏之地,沃饒而近盬。服䖍注云:盬,鹽池也。土俗裂水沃麻。分灌川野,畦水秏竭,土自成鹽,卽所謂鹹鹺也。而味苦,號曰盬田。杜注左氏、郭注穆天子傳皆曰:盬者、鹽池。然則鹽池,古者謂之盬,亦曰盬田。周禮因以爲鹽不湅治之偁。又引申之,詩以爲不堅固之偁。周禮苦良,苦讀爲盬,謂物之不佳者也。袤五十一里,廣七里,周百十六里。左傳正義、後漢書注所引同。惟水經注涑水篇引作長五十一里,廣六里,周一百一十四里爲異。魏都賦注:猗氏南鹽池,東西六十四里。南北七十里。郡國志注引楊佺期洛陽記:河東鹽池,長七十里,廣七里。水經注曰:今池水東西七十里。南北七十里。參差乖異。葢隨代有變。从鹽省,古聲。公戶切。五部。

音韵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