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大全

栗应宏

[明代]
山西长子人,字道甫。嘉靖举人。屡试不第。乃隐于太行山,耕读以终。有《太行集》。 栗应宏的诗文

利宾

[明代]
利宾,字用卿,号湖干叟。归善人。明世宗嘉靖元年(一五二二)举人,仕至湖广参议。著有《宦游草》。清雍正《归善县志》卷一七有传。 利宾的诗文

侯应达

[明代]
侯应达,开建县(今广东封开县)人。应遴弟。约为明神宗万历间太学生。清康熙《开建县志》卷八有传。 侯应达的诗文

江天一

[明代]
江天一(1602—1645),字文石,初名涵颖,字淳初,汉族,安徽徽州歙县江村人,明代抗清将领。明末生员,家贫以教书为生。时徽州休宁人金声在复古书院讲学,便拜金声为师。弘光元年(1645),南京被清军攻破,天一助金声起兵抗清,以“杀虏者昌、降虏者亡”为口号,先后收复旌德、宁国、泾县、宣城等县城。后败退绩溪,固守丛山关,因御史黄澍降清并引清军断金声后路。金声虑及天一有老母在堂,劝天一逃走,天一回家拜辞老母和祖庙后,追上金声,一同被清军捕至南京,降将洪承畴劝金声和江天一投降,遭拒。10月8日,与金声被杀于南京通济门外。 江天一的诗文

李逸

[明代]
字匪石,昆山(今江苏昆山)人。长于花鸟。城破殁于兵。《苏州府志》。 李逸的诗文

王穉登

[明代]
王穉登(1535—1612),即王稚登,字伯谷,号松坛道士,苏州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朝后期文学家、诗人、书法家。王穉登少有才名,长益骏发,名满吴会。嘉靖年间,两度游学京师,客大学士袁炜家。万历二十二年,与陆弼,魏学礼等召修国史。万历四十年(1612年)卒,年七十七。著有《吴社编》、《弈史》、《吴郡丹青志》。擅长书法,善书法,行、草、篆、隶皆精,名作《黄浦夜泊》存世。 王穉登的诗文

萧与成

[明代]
萧与成(1494年-1579年),字宗乐,号铁峰。广东潮阳县(今属潮阳区)人。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中进士,授以翰林院检讨,参与预修《明武宗实录》,后升为修撰承务郎。两年后以“丁外艰”告老返乡。乡居期间,时值倭寇扰乱中国沿海地区的高峰期,曾组织抗击倭寇。 萧与成的诗文

梁以樟

[明代]
梁以樟,字公狄,号鹪林,清苑人。明崇祯庚辰进士,官商丘知县。有《卬否集》。 梁以樟的诗文

陶谊

[明代]
字汉生,天台人。洪武(一三六八至一三九八)中用荐起家,官至礼部员外。有诗刊明雅颂。书体圆活,似蔡卞一类。《大观录》。 陶谊的诗文

曹銮

[清代]
字玉如,广西全州人,雍正丁未进士。 曹銮的诗文

高之騊

[清代]
高之騊,字圣游。淄川人。顺治辛丑进士,官平越知县。有《含翠堂诗》。 高之騊的诗文

李友棠

[清代]
李友棠,字西华,临川人。乾隆乙丑进士,官至工部侍郎。 李友棠的诗文

陈维英

[清代]
陈维英(1811~1869),字硕芝,又字实之,号迂谷,清淡水厅人。咸丰九年(1859)举人。少时受业于庠生黄德辉、举人陈六山、拔贡郑用鉴及其长兄陈维藻。道光二十五年(1845)任福建闽县教谕;咸丰元年(1851),台湾道徐宗干举为孝廉方正;咸丰九年(1859)乡试中举,授内阁中书。回籍后掌教于仰山、学海两书院。同治元年(1862),戴万生起事,因助饷捐得四品头衔,并获赏戴花翎。晚年建读书之处于剑潭畔,名曰「太古巢」,著有《乡党质疑》、《偷闲录》、《太古巢联集》等。 陈维英的诗文

周沐润

[清代]
周沐润,字文之,号柯亭,祥符籍山阴人。道光丙申进士,历官常州知府。有《蛰室诗录》。 周沐润的诗文

孙海

[清代]
孙海,字吟帆,秦安人。咸丰辛酉拔贡,官遂宁知县。有《欲未能斋诗存》。 孙海的诗文

孙允升

[清代]
字会嘉,号雪亭,贡生。官含山县训导。 孙允升的诗文

王瑞淑

[清代]
字玉映,号映然子,山阴人,礼侍季重先生女,太史丁文忠公子司理肇圣室。有《吟红》、《留箧》、《恒心》诸集。 王瑞淑的诗文

王元启

[清代]
(1714—1786)清浙江嘉兴人,字宋贤,号惺斋。乾隆十六年进士,署福建将乐知县,三月而罢。归后历主福建、山东各书院讲席。治学以程朱为宗,尤究心律历及算学。有《惺斋杂著》、《勾股衍》、《祗平居士文集》等。 王元启的诗文

贾炎

[清代]
贾炎,字午桥,故城人。乾隆乙酉拔贡。 贾炎的诗文

吴廷栋

[清代]
(1793—1873)安徽霍山人,字彦甫,一字竹如,晚号拙修老人。道光五年拔贡。好宋儒之学。入仕后,从七品小京官历刑部郎中、河间知府、直隶按察使、山东布政使。咸丰六年,奏言大钱钞票实不流通,立法当取信于民。同治间官至刑部右侍郎。去官后安于清贫。有《拙修集》。 吴廷栋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