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愤不平

成语名字:

愤愤不平

成语发音:

fèn fèn bù píng

成语词性:

贬义

基本解释

拼音 ㄈㄣˋ ㄈㄣˋ ㄅㄨˋ ㄆ一ㄥˊ

解释 愤愤:像生气的样子。因不公平的事而愤怒或不满。

出处 晋 王隐《晋书 桓秘传》:“秘亦免官居于宛陵,每愤愤有不平之色。”

例子 大家明白小明代人受过,心中都替他愤愤不平。

正音 “愤”,不能读作“pēn”。

辨形 “愤”,不能写作“奋”。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定语;指心中不服。

感情 愤愤不平是贬义词。

繁体 憤憤不平

近义 怒火中烧、怒气满腹

反义心平气和平心静气

英语 be indignant

俄语 быть разгнéванным

日语 不平満々(ふへいまんまん)である

法语 indigné(outré)

国语辞典

【成语】:
【拼音】:fèn fèn bù píng
【简拼】:ffbp
【解释】:愤愤:很生气的样子。心中不服,感到气愤。
【出处】:《汉书·刘据传》:“太子进则不得见,退则困于乱臣,独冤结而亡告,不忍忿忿之心,起而杀充,恐惧逋逃。”唐·许嵩《建康实录》:“自尔,每酒后辄咏魏武帝乐府。”
【示例】:王子成父诸人,俱~,请于桓公,欲劫鲁侯,以报曹沫之辱。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
【近义词】:怒火中烧、怒气满腹
【反义词】:心平气和、平心静气
【语法】:作谓语、状语、定语;指心中不服
【英文】:be indignant
【日文】:不平満々(ふへいまんまん)である
【法文】:indigné
【俄文】:быть разгнéванны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