捶胸顿足

成语名字:

捶胸顿足

成语发音:

chuí xiōng dùn zú

成语词性:

中性

基本解释

拼音 ㄔㄨㄟˊ ㄒㄩㄥ ㄉㄨㄣˋ ㄗㄨˊ

解释 捶:敲打;顿:跺。两拳捶打胸部;两脚跺着地。形容焦急、痛楚、悔恨的神态。

出处 明 李开先《闲居集 昆仑张诗人传》:“有告之者,殊不之信也;已而知其实然,捶胸顿足,若不欲生。”

例子 孔明说罢,触动玄德衷肠,真个捶胸顿足,放声大哭。(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

正音 “捶”,不能读作“chuī”。

辨形 “捶”,不能写作“棰”。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焦急、悲伤、无可奈何的。

感情 捶胸顿足是中性词。

繁体 搥胷頓足

近义 痛心疾首呼天抢地椎心泣血

反义眉开眼笑

英语 in deep sorrow

俄语 в безысхóдном гóре

日语 胸(むね)を敲き,地団駄(じだんだ)を踏(ふ)む

国语辞典

【成语】:
【拼音】:chuí xiōng dùn zú
【简拼】:cxdz
【解释】:捶:敲打;顿:跺。敲胸口,跺双脚。形容非常懊丧,或非常悲痛。
【出处】: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二折:“我衷肠,除告天,奈天高,又不知,只落的空流泪。”
【示例】:孔明说罢,触动玄德衷肠,真个~,放声大哭。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
【近义词】:呼天抢地、痛心疾首、椎心泣血
【反义词】:眉开眼笑
【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焦急、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