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拾遗

成语名字:

道不拾遗

成语发音:

dào bù shí yí

成语词性:

褒义

基本解释

拼音 ㄉㄠˋ ㄅㄨˋ ㄕˊ 一ˊ

解释 遗:丢失的东西。东西掉在路上没有人捡走;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很好。也作“路不拾遗”。

出处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子产退而为政,五年,国无盗贼,道不拾遗。”

例子 人人称赞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气。

辨形 “拾”,不能写作“失”;“遗”,不能写作“遣”。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谜语 路有冻死骨

感情 道不拾遗是褒义词。

繁体 道不拾遺

近义 路不拾遗

反义打家劫舍

英语 Passersby do not touch others lost articles on the street.

俄语 потéри инóго на дорóге не берут

国语辞典

【成语】:
【拼音】:dào bù shí yí
【简拼】:dbsy
【解释】: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国无盗贼,。”《战国策•秦策一》:“,民不妄取。”
【示例】:人人称赞~,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气。
【近义词】:路不拾遗
【反义词】:打家劫舍
【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好的社会风气
【英文】:no one pockets anything found on the road
【俄文】:потéри инóго на дорóге не берут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卫国人商鞅因逃难到秦国,主张法制国家,受到秦孝王的重用,他先后制定一系列新法,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旧法,主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执法严明,不循私情。经过一段时间,秦国社会安定,夜不闭户,,国力强盛

成语故事
有关 道不拾遗 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