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皮疙瘩

成语名字:

鸡皮疙瘩

成语发音:

jī pí gē dā

成语词性:

中性

基本解释

拼音 ㄐ一 ㄆ一ˊ ㄍㄜ ㄉㄚ

解释 受到惊吓或寒冷在人的皮肤上出现的类似鸡皮上的小疙瘩。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0回:“你这个令收起来罢,把我麻烦的一身鸡皮疙瘩了!”

例子 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海风吹来,凉意侵人,裸露的肌肤起了鸡皮疙瘩。”

用法 作宾语、定语;形容害怕。

感情 鸡皮疙瘩是中性词。

繁体 鶏皮疙瘩

英语 gooseflesh

德语 Gǎnsehaut

国语辞典

【成语】:
【拼音】:jī pí gē dā
【简拼】:jpgd
【解释】:受到惊吓或寒冷在人的皮肤上出现的类似鸡皮上的小疙瘩。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14章:“孙玉亭惊得目瞪口呆,兴奋使他浑身冒起一层。”
【示例】:他被吓得浑身长满了~。
【语法】:作宾语、定语;形容害怕
【英文】:gooseflesh
【德文】:Gǎnseha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