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孟子对他的弟子们谈到勇于接受批评的问题时,举出历史上三个善于接受别人意见的人,即子路、禹和舜。春秋时鲁国人子路是孔子的弟子之一,他为人诚实,刚直好勇,别人指出他的缺点时,他虚心接受并且十分高兴。
解释 听到有人批评自己的过失;就心里高兴。形容虚心接受批评意见。过:过失、错误。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例子 宋 陆九渊《与傅全美书》:“故其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
辨形 “闻”,不能写作“文”。
用法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谜语 悦耳;听笑话;芳香扑鼻笑颜开
感情 闻过则喜是褒义词。
繁体 聞過則喜
反义文过饰非、知错不改
英语 feel happy when told of one's errors
俄语 рáдостно воспринимáть критику
日语 自分(じぶん)の誤(あやま)りを聞いて喜(よろこ)ぶ;謙虚(けんきょ)に他人(たにん)の意見(いけん)を受(う)け蕑(い)れること
德语 sich über jeden Hinweis auf eigene Fehler freuen
法语 accepter avec joie les critiques
【成语】:
【拼音】:wén guò zé xǐ
【简拼】:wgzx
【解释】:过:过失;则:就。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示例】:故其~,知过不讳,改过不惮。 宋·陆九渊《与傅全美书》
【近义词】:严于律己、知错必改
【反义词】:文过饰非、知错不改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虚心接受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