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奉公

祭遵,字弟孙,东汉初年颍阳人。祭遵从小喜欢读书,知书达理,虽然出身豪门,但生活非常俭朴。

公元24年,刘秀攻打颍阳一带,祭遵去投奔他,被刘秀收为门下吏。后随军转战河北,当了军中的执法官,负责军营的法令。任职中,他执法严明,不循私情,为大家所称道。

有一次,刘秀身边的一个小侍从犯了罪,祭遵查明真情后,依法把这小侍从处以死刑。刘秀知道后,十分生气,想祭遵竟敢处罚他身边的人,欲降罪于祭遵。但马上有人来劝谏刘秀说:“严明军令,本来就是大王的要求。如今祭遵坚守法令,上下一致做得很对。只有像他这样言行一致,号令三军才有威信啊。”

刘秀听了觉得有理。后来,非但没有治罪于祭遵,还封他为征虏将军,颍阳侯。

祭遵为人廉洁,为官清正,处事谨慎,克己奉公,常受到刘秀的赏赐,但他将这些赏赐都拿出来分给手下的人。他生活十分俭朴,家中也没有多少私人财产,即使在安排后事时,他仍嘱咐手下的人,不许铺张浪费,只要用牛车装载自己的尸体和棺木,拉到洛阳草草下葬就可以了。

祭遵死后多年,汉光武帝刘秀仍对他的克己奉公精神十分怀念。

基本解释

拼音 ㄎㄜˋ ㄐ一ˇ ㄈㄥˋ ㄍㄨㄥ

解释 克己:克制自己的私欲;奉公:以公事为重。指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为公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

例子 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正音 “克”,不能读作“kē”。

辨形 “己”,不能写作“已”、“巳”;“公”,不能写作“工”。

辨析 克己奉公和“奉公守法”、“大公无私”;都含有“以公事为重”的意思。但克己奉公偏重在“克己”;“奉公守法”偏重在“守法”;“大公无私”偏重在“无私”。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谜语 最大公无私的人

感情 克己奉公是褒义词。

繁体 剋己奉公

近义 奉公守法公而忘私、廉政无私

反义见利忘义损人利己假公济私

英语 work selflessly for the public interest

俄语 жéртвовать собóй рáди óбщего дéла

德语 hingebungsvoll seine Pflicht tun

国语辞典

【成语】:
【拼音】:kè jǐ fèng gōng
【简拼】:kjfg
【解释】:克己:约束自己;奉公:以公事为重。克制自己的私心,一心为公。
【出处】:《后汉书•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
【示例】: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近义词】:廉政无私、公而忘私、奉公守法
【反义词】:见利忘义、损人利己、假公济私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一心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