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然自失

成语名字:

恍然自失

成语发音:

huǎng rán zì shī

成语词性:

中性

基本解释

拼音 ㄏㄨㄤˇ ㄖㄢˊ ㄗˋ ㄕ

解释 恍然:仿佛;自失:好像失去了什么。形容猛然醒悟后,心神不定的样子。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7卷:“程客恍然自失道:‘莫非是做梦么?’”

例子 梁启超节本明儒学案·吴康斋先生语》:“看朱子六十后长进不多之语,恍然自失,呜呼,日月逝矣。”

用法 作谓语、状语;形容心神不宁,不知如何是好。

感情 恍然自失是中性词。

繁体 怳然自失

国语辞典

【成语】:
【拼音】:huǎng rán zì shī
【简拼】:hrzs
【解释】:自失:好像自己失去了什么。形容猛然醒悟后的迷惘惜恋的的心情。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叠居奇程客得助》:“程客道:‘莫非是作梦吗?’”
【示例】:看朱子六十后长进不多之语,~,呜呼,日月逝矣,不可得而追矣。 清·梁启超《节本明儒学案·崇仁学案·吴康斋先生语》
【语法】:作谓语、状语;形容心神不宁,不知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