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着

词典解释: bù zháo 1.不显扬。国语辞典注音 (一)ㄅㄨˋ ㄓㄠˊ  拼音 bù zháo1. 不適宜。▶ 宋.楊萬里〈和道父山歌〉:「種田不收一年事,取婦不著一生貧。」▶ 《警世通言.卷一三.三現身包龍圖斷冤》;「迎兒,你嫁人不著,是你的事。我今與你一兩銀子,後番卻休要來。」2. 不用、用不著。▶ 宋.黃庭堅〈四休居士〉詩:「無求不著看人面,有酒可以留人嬉。」3. 不及時。▶ 《劉知遠諸宮調.第一二》:「走向前,喜滿腮。接待不著且休怪,倒玉柱金山納頭拜。」▶ 元.馬致遠《陳摶高臥.第一折》:「早知陛下到來,只合遠接,接待不著,勿令見罪。」4. 不成功。▶ 《水滸傳.第六一回》:「這李固原是東京人,因來北京投逩相識不著,凍倒在盧員外門前。」多音參見: (二)ㄅㄨˋ ㄓㄨㄛˊ bù jhuó

词典名字:

不着

词典发音:

bù zhe

国语辞典
不显扬。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不显扬。

《孟子·滕文公下》:“杨、墨 之道不息, 孔子 之道不著,是邪説诬民充塞仁义也。”

⒉  不执着,无挂碍

南朝 陈 徐陵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上善虚怀为本,不著为宗。”
梅尧臣 《寄隐静山怀贤长老》诗:“高僧心不著,一似五峯云。”

⒊  不用,无须。

王建 《三台》词:“日色柘袍相似,不著红鸞扇遮。”

英语no need, need not

法语pas besoin, Il n'est pas nécessaire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不着

  • 不着,指不显扬;不执着,无挂碍。语出《孟子·滕文公下》:“ 杨 、 墨 之道不息, 孔子 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